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5年7月13日 星期一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2015年7月13日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2015年7月13日


增肥瘦身 各有市場 2015-07-13
隨著環球經濟增長放緩,企業裁員消息不絕於耳。美國巨型企業要維持業績,保住市場「大阿哥」之位,究竟應該「瘦身」,還是「增肥」?

美國企業經歴多年積極併購、擴展版圖後,隨著近年全球經濟增長開始出現放緩趨勢,他們亦需要重新調整發展方向,以保持一份亮麗的「成績表」。

當中,巨企常用的一種手法就是「瘦身」:裁減人手,並出售低增長、低利潤的業務。通用電氣(GE)和寶潔 (P&G) 都是當中的佼佼者。全球最大日用品生產商寶潔,過去二十年已經花費 800 億美元收購包括吉列鬚刨、金霸王電池、Iams 寵物食品等多個品牌。不過,不少併購都偏離其日用品的核心業務。經過多年的併購、整合及篩選等「增肥」行動後,對公司整體盈利增長又怎會沒有影響?

寶潔去年曾表示,計劃未來兩年出售旗下約半數增長緩慢的品牌,實行採取「瘦身」策略。公司計劃關閉旗下低增長的業務,出售高達100個品牌,包括價值約 125 億美元的 43 個香水、美髮及化妝品業務。當中有香港人熟悉的 Hugo Boss、Gucci 及 D&G 香水品牌授權,至於化妝品牌Cover Girl 及 Max Factor 等品牌會先行分拆,然後再出售。這部分業務的年收入,佔整個美容業務超過 25%,涉及 1 萬名員工。

寶潔的「瘦身」行動,除了可以精簡人手,更可以讓公司專注發展高增長品牌的業務。寶潔期望把「瘦身」行動所得資金,用作日後派息及回購股份,看似可以為公司以至股東帶來希望。

然而,「瘦身」卻非所有巨企的靈丹妙藥,有巨企則反其道而行,實行「增肥」。譬如另一消費品製造巨頭聯合利華(Unilever),近年積極進行收購,包括美國專業護膚品牌Murad、美國高端個人護理品牌Dermalogica,去年亦把英國高端護膚品牌REN等收歸旗下。這些品牌均屬專業護膚品牌,主要銷售對象當然是高消費一族。事實上,聯合利華早兩年已有先見之明,看準這個市場,重點發展利潤更高的個人護理業務。看來,「增肥」只要合宜,捨棄「雜食」,集中焦點發展具潛力的業務,確實可以開出一片天。

今時今日的市場,「以便宜取勝」的戰略模式並非王道,「做大」的不一定能成為強者,而能真正「做大做強」的,又有幾人?

王沛淇(王冠一財經頻道)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