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 - 王冠一 2015年10月13日
美股業績 重質非量 2015-10-13
美股業績期開始,經歷早前商品油價大跌、美元強勢、中國經濟放緩加上人民幣突然貶值的影響,各大企業已一早發盈警「打底」,讓投資者作好心理準備。
市場普遍預期,第三季標普五百企業銷售,將按年下跌 3.4%;盈利較去年同期跌 5.1%,更很可能是 2009
年以來,企業盈利首次連續兩季出現倒退。當中表現最差的,是與商品有關的行業,例如工業、原材料行業等。但撇除能源行業的話,預期標普五百企業盈利會反升2.2%,顯示其他行業,情況並不太差,例如航空公司受惠於油價下跌、工資職位增長則能帶動零售業。
但除了盈利、收入等「大數」外,市場更加重視企業的邊際利潤率 (Profit Margin,即是扣除成本後,每銷售 1 元可以淨賺多少),從而衡量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預期第三季標普五百企業的邊際利潤率有 10.1%,相對第二季 10.5% 的紀錄高位有所回落,但與去年同期相若。
市場如此著緊邊際利潤率,皆因「大數」所反映的並不全面。金融危機後,企業一直大力闊斧減省成本; 低息環境亦令他們的利息負擔大為減輕。即使銷售沒有增長,節流措施仍有助推高盈利。
不過現時金融環境有變,聯儲局接近加息令借貸成本增加、勞動市場改善令企業面對工資上調壓力,再透過節流粉飾盈利的空間不多; 中國、巴西等火車頭經濟放慢,外圍一片亂局,縱然投資者不期望銷售、收入會大升,但也希望看到公司可保持賺錢能力,於外圍環境喘定時可捲土重來;再加上,藍籌公司股分相對昂貴,過去 12 個月標普五百市盈率約 18 倍,高過十年平均 15.7 倍的市盈率。一旦邊際利潤率增長不再,很難令投資者對企業未來的盈利表現有信心,如此高的市盈率亦難以支持下去,更莫期望股價再上一層。
以往企業每當進行股份回購,支持股價,市場定必讚好。但隨著投資者回歸理性,他們要的不再是回購令流通股票數量減少,從而帶動的每股盈利上升,反而更加重視質量,相信定必會於第三季的企業財務報表中抽絲剝繭。
王冠一財經頻道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