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6年2月15日 星期一

鴻鵠經志 - 盧志威 2016年2月15日

鴻鵠經志 - 盧志威 2016年2月15日


【鴻鵠經志】CoCo Bonds教學文(盧志威)
負利率所帶來影響,席捲全球股市,除了上集講到內銀股破底之外,歐洲、日本和美國的銀行股也紛紛破底,其中一個新風險,就是在於CoCo Bond (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s),跟以往的雷曼債券一樣,雖然有「債券

」之名,但其性質並非債券。

CoCo Bonds是以銀行的監管資本水平(Regulatory Capital Ratio)作行使標準,年期是永遠,例如原先是10%,如果合約寫跌至7%,那CoCo Bonds就自動由債轉成銀行股權,持有人就從債主變成股東,一旦銀行倒閉,其權益與普通股東無異,清算資產排在債主之後。

有部份CoCo Bonds性質更似牛熊證,一旦監管資本水平跌至打靶位7%,投資本金全部轉換為銀行的資本金,換言之投資者會Total loss,以為買債券,實質與賭牛熊證沒分別。

風平浪靜之時,這類債券可為投資提供6-10%的收益率,且好像是大銀行自己發債,一般債券的收益率有2-3%已不錯,但大銀行的「債券」竟然給出6-10%收益率,自然吸引了追尋高收益的好息之徒入場,近幾年總發行金額超過1,000億美元!

政府對銀行發行這類「債券」是鼓勵的,因為這千億美元尤如防護罩,當銀行出事時可先行應急,無需納稅人花錢救災,但同時這類債券的投資者要承受莫大風險,風險/回報比率貴客自理。

今次負利率,銀行可能因為存款多而蝕大錢,股價和CoCo Bonds雙瀉,本來以為很穩建的大銀行如德銀、瑞信,股價已跌穿金融海嘯以來的低位,CoCo Bonds面值也已經下跌兩成以上,部份債券銀行更有權更改條款,即使不派息也不算違約,所以不能用買Distress Bond的心態撈底,隨時血本無歸。

人類總要犯同樣的錯誤,看過《The Big Short》後,我們會覺得大銀行的風險管理很荒謬,本以為經過雷曼事件後,大家會學乖,想不到自己太天真,這個世界從來都是貪婪和恐懼主導,最壞情況是大家再經歷一次金融海嘯,只是量寬再不能成為特效藥,因為市場已產生抗體。

市況兇險,投資者應多加善用期權輸有限,贏無限的特質,減輕現貨注碼,加強期權操作,例如買入黃金的Call Option,再買國指的Put Option,作長短倉對沖風險。

本人客戶持有黃金ETF、國指財務權益
鴻鵠經志 - 盧志威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