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6年7月19日 星期二

談財經 - 胡孟青 2016年7月19日

談財經 - 胡孟青 2016年7月19日


談財經 - 胡孟青
荒謬的債市
2016年07月19日


高盛將債券投資評級上調至「中性」。(資料圖片)





堅持一段頗長時間,高盛又再轉軚,將加息預測愈推愈遲後,最新再將債券投資評級上調至「中性」,強調因應環球對利率取態有急劇變化,投資者蜂擁尋求有利息回報資產,故只將3個月內債券策略評

級上調,中長線仍建議「減持」。但大戶、名家愈說債市有泡沫風險,投資者仍故我跑去買。老實說,現在買遲了,但幾個月後買恐怕更遲,這大致體現投資市場是建基於來自害怕遺憾的購買動力。

德國10年期債券竟能以負利率發行,債權人要向債仔繳利息,簡直是荒天下之大謬也。環球債息息率回報一日低於一日,環球現時有13萬億元債券處負利率,幾乎可篤定數字只會有增無減。外國投資者保守得可憐,相反本港很多投資者及專家卻仍天真無邪,最近不斷將環球寬鬆、英國脫歐、資金勢將流入香港避險等樂觀憧憬掛在口邊就是一例。煩請看看目前本港十年期外匯基金債券息率僅約0.9%,區內一線市場中只較日本為高,較新加坡、澳洲低了一大截,連美國十年債息亦較本港高約50點子,單是息差因素,那何來構成流入誘因?

筆者曾說過英國公投脫歐,市場討論重點之一不應是英國以至歐洲經濟本身,而是變相說明環球利率正常化不單愈行愈遠,貨幣寬鬆政策只會變本加厲,令環球投資生態圈現明顯重大變化。

最簡單,經過這幾年,安全的資產已變成最昂貴、但最沒有回報。基於1至10年期債券利率已相繼失守,跌至負利率水平,退休金、保險資金回報曲線不斷被推低,在無法改變債券的可替代性的大前提下,無論主權債抑或是企業債,發債年期就只會愈來愈長,以求修飾正回報效應的假象。30年期一線主權債券,部分回報已跌至不足1厘,假以時日,50、甚至更長期的債券需求只會續升,在市場售賣的債券,某程度上,看來是在尋求跨世代買家吧。

部分企業債券已儼然成為了主權債的替代品,近日部分一線海外跨國巨企所發行的長年期債券都大收旺場。主權債可以長發長有,但企業的營收能力,能否足夠支持發行長年期債務工具?而在利率不斷下移的大環境下,提早贖回機制的運用,亦需要投資者多加留意。在新興市場之中,內地債券息率相對上仍然具有吸引力,但年初的違約憂慮、去槓桿大主題及要預留吸地方債轉置,沉寂了一段日子的企業債發行,近日卻反過來被包裝為內地企業債快將供不應求作為推銷題材,這似乎在在低估了債券投資者的判斷力吧!

回首頁
談財經 - 胡孟青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