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8年1月4日 星期四

談財經 - 胡孟青 2018年1月4日

談財經 - 胡孟青 2018年1月4日


香港股市的身份確定


香港股市的身份確定


內地政策對港股影響愈趨顯著。(資料圖片)
久違了的港股大旺市,即使年底例淡,每日成交也有七、八百億元,這成交額根本是以往暢旺期才出現,撇除去年升幅,港股最大成就莫過於此。新華社題為「2017:香港資本市場新氣象」評論文章更為港股大送高帽。好一句行

情超越歐、美及A股,良好基本因素支撐健康升勢,經濟好、北水南下、盈利和估值優化,對港股有褒無貶,效用之大,恐怕大行報告也望塵莫及。

無疑,評論客觀交代港股去年成就,但更核心是表明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吸引力,去年是,以後亦是一切靠內地政策作主導。外資大行對恒指今年目標近乎清一色預測升一成。盈利、經濟及資金本身已難準確預測,不能忽略今年是港股炒作政策,好幾項被公認為利好市況的政策隨時出台,是經濟及盈利等基本因素以外最大憧憬。

上市架構改革引入「同股不同權」料年中後啟動,意味大批內地獨角獸來臨。鼓勵中資為首海外上市企業在港第二上市,目標對象不言而喻。頭炮打得響,有聲有色及有成交,真正跨國科技企業落戶香江非天方夜譚。嫌新股活動未夠賣點,不要忘記中港證監會不約而同提到互聯互通有序擴大等。證監會主席唐家成更坦白,隨實名制推行,ETF互通隨之而來,有大行粗略計過計劃落實,本港金融市場可管理資產規模增幅將相當大。

最值得期盼的莫過於H股試點實施「全流通」。中證監說得相當具體,初期3間、按四大準則批核、基本上說明H股全流通試點計劃隨時較新經濟股上市及ETF互通更早落實,而這似是本港投資者一直忽略的因素。該計劃變陣在港實行,某程度是內地對資本市場發展的重大取態改變。捨上海取香港,引用內地意見乃建基於港股存在的平衡市場力量,對內地企業提升國際認知認同,也因有機構大戶及外資存在,不論估值及企業管治也能發揮更大制衡。問題在於北水南下,定價權提升,這股平衡力量還可維持多久,這反而是推動兩地市場及資金互通後更需留意的課題。

在港實施全流通,基本上是一個港股市值擴容政策,最少可望提升8%,令港股佔國際指數比重也一併提升。中資股在港市值比重只會增加。說到底,由今年起的一系列政策推行,既提供炒作消息大場面,亦確定港股是中國股市的身份。

談財經 - 胡孟青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