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環伸談 - 談伸鏹 2018年12月10日
談伸鏹﹕發展中華美食比發展芯片 可能對經濟發展幫助更大
【專訊】周一與公司同事去了澳門永利宮吃聖誕大餐,非常感謝大師姐和好友Nelson幫手安排了兩間打通的超豪貴賓包廂,飯前站在私家露台觀賞音樂噴泉表演,有種置身Ocean Eleven電影中的感覺。
上月跟隨「珠璣小館」美食團
到澳門,大師姐已介紹過總廚師譚國鋒師傅我認識。譚師傅年紀不大,但已是廚藝界天皇巨星,非常和藹可親,且事事親力親為,剛過檔永利宮數月,是飲食界的大新聞,近日已有很多傳媒報道。譚師傅廚藝了得,每道菜都花很大心思,既傳統亦創新,但非虛有其表。既然是聖誕節,我就考下譚師傅功夫,要求加一道特式火雞,看看中菜大師傅怎樣克服最難搞,很容易嚡到似柴皮的火雞!結果喜出望外,譚師傅用了蜜汁來燒,效果竟然像嫩滑義燒,極為美味,襯上用特製話梅粉醃過的四色蕃茄和極幼細的炸土豆絲,絕配!譚師傅建議不要吃太多火雞,剩下來可以打包,因尚有很多道精彩菜式,但實在太好味,不管三七二十一,吃到一片不留!
永利宮中菜館 堪當全球三甲
其他招牌菜也精彩絕倫,入口溶化的魚子醬配乳豬,豐富骨膠原的魚蓉花膠羮,20年花彫蛋白蒸名貴的法國藍龍蝦加最新鮮獅頭魚。最誇張的是主食「燒鵝飯」,保證是全世界最豪華的「碟頭飯」——用荔枝柴來燒「馬岡鵝」,皮脆肉嫩,舖在黑松露鵝油炒飯之上,譚師傅還親自席前刨上大量最當造的意大利白松露,像落大雪般鋪滿整個碟,到最後連燒鵝都不見了!
不想給譚師傅壓力,不提多少粒星了。但在我心目中,永利宮肯定是全球最佳中菜餐廳的三甲之內。
去澳門的另一個原因是試用港珠澳大橋。這跨海大橋世界最長,無疑是一項偉大工程。下午兩點半中環出發,到圓方上車,再到太子接人,然後準備上大橋。沒有一地兩檢,所以需要下車兩次過關,當天人不多,但海關大樓很大,每邊花十多分鐘才等齊人。大橋上,每方向三線行車,但車輛稀疏,大概半公里才一台車,絕大部分是大巴。大家心情興奮,仿如去了非洲Serengeti觀賞動物,初時見到迎面大巴都不停拍照,但後來發現大巴等如大草原的羚羊,並不罕有,就停了不拍。後來出現貨車(三台),地位約等如大象,又再舉機狂拍。地位有如「萬獸之王」獅子的是私家車,全程只見到一台,動作稍慢,就只能拍到車尾了。
試走港珠澳大橋 行程省一半時間
到達澳門終站下車,已是6點過後,全程接近4小時!食完飯已經10點半,就改回坐船,12點15分已回到家,省一半時間。
大橋半日遊非常好玩,所以也明白周末對遊客的吸引力,但同時也同情東湧居民的情況。大橋總成本約2000億港元吧,經濟效益就不說了,有沒有交通實用性都有點懷疑。在現今中國,任何主要橋樑和隧道,如沒有鐵路軌道,都是不行的。暫時擁有港澳兩地車牌的私家車輛限於300台(三地牌更小,絕對是身份象徵),且到了澳門也不能駛進市內,只可泊在關口停車場。
估計大橋收支極不平衡,單靠車輛付費肯定不足夠。但可以想像,假如把大橋賣到民企手中,或最少批出營運懽,情況肯定大有改善。放寬車輛牌照是第一步,但更有效是活化大橋,提升它本身作為遊客景點的吸引力。百多年前已落成的紐約布克倫大橋,從第一天開始已有行人徑,近年更加了單車徑,都是免費的。三藩市更有名的金門大橋也一樣。
中國很少免費旅遊景點,隨便登上一個甚麼名山,兩間道觀,都盛惠300元。港珠澳大橋可把一條行車線轉為行人和單車徑,每位收費500元人民幣,都絕對不愁客路。也應開放已觀景台,讓遊客在那裏拍照,休息和購物。大橋那麼長,沿途更可開一樣小食亭,咖啡座,租單車和記念品店,甚至搞「笨豬跳」,相信另收500元都排長龍。
這些都只是我個人的想法,重點是出售或活化部分國家資產,是最有效提高經濟效率的方法。同時亦可幫助去槓桿,提供良好投資機會,還富於民,亦有助提高低迷的投資和消費者信心。
活化國家資產 最有經濟效益
本來過去兩周出現了所謂的"twin pause"好消息,聯儲局似乎暗示將放緩加息步伐,G20峰會後,中美亦達成90天停火協議。美、中股市早已偷步,在上兩周升了不少,本周回調也不為奇。本周我在另一文章已提醒大家幾件事,包括英國"No Deal Brexit"的風險,下周國會投票,如不能通過首相May(文翠珊)的脫歐方案,必一片政治混亂,不知EU會否願意再進行新的談判,亦不知May能否繼續當首相,政府會否倒台,甚至會否有第二次脫歐公投。但時間已無多,理論上3月底就是脫歐死線。有人擔心下周如方案不通過,英鎊將大跌,可能連累歐元。美元指數就或大升,導致新一輪EM貨幣貶值壓力,包括近日回順的人民幣。美國財政上限的爭議,死線本來在今天,但因老布殊總統的去世而推遲兩周,可算是他對國家的最後貢獻。
本周巿場又多了些擔憂。特朗普的白宮一向混亂,峰會後他例牌認叻,說中方已答應馬上增購大豆等農作物(真),更將減低甚至取消汽車入口稅(假)。中方的說法跟美方亦有出入,令人懷疑雙方到底達成了怎樣的協議。雖然不能肯定90天後,中美能否達成任何協議,但相信雙方是有誠意的,因為貿易戰再打下去,連對美國經濟和特朗普最關心的股市,都有傷害。中方想和解的意願就明顯了,已率先釋出善意,答應馬上增購美國貨。周二美股大跌時,連大鷹派Navarro都在Fox News上說中美談判大有進展,還盛讚中國主席用45分鐘來細心回答美方的142個要求。
中美貿易談判 雙方也有誠意
本周美元孳息曲線,2和5年呈現倒掛,導致經濟衰退的恐慌。孳息曲線倒掛有一定的衰退預測能力,但準確度不是百分百。最準確預測是2和10年,近日收窄不少,但仍有正11點子息差,尚未呈現倒掛。
過去數周,我已多次指出美國的對華政策正在變陣,由只單用關稅,轉為控制技術出口。一邊貿易談判,一邊控制技術出口,令人感覺混亂,但其實並無矛盾。技術出口打擊面較細,理論對股市影響較少。華為、紫光都沒有上市,他們的問題跟銀行、地產和消費等板塊,關係不大。
回顧半年前寫的多篇文章,早已指出過半導體是中國的最大弱點。完全放棄當然不會,但如太刻意以舉國工業政策來帶領發展更不美,必引來美國和西方的不滿,將採取報復行動。中興事件發生後,我曾跟一班華為朋友見面交流,當時已擔心華為將成為下一個受害者(早前有福建晉華),不幸成為事實。
昨天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女兒,CFO孟晚舟,在溫哥華轉機時被補,懷疑違反伊朗禁運協議,事態非常嚴重。這發展也不意外,半年前FBI已宣布開始調查,近日美國更呼籲西方國家杯葛華為,很有成效,幾乎所有英語國家,英國、加拿大、和澳、紐,都已宣布禁止華為參與5G系統建設。
華為是中國硬件龍頭,包括網路設備,芯片設計,以至手機,都已達世界水平。近日朋友聚會拍照,經常有人拿出華為mate 20,阻止使用他們口中落後最少兩年的iPhone。聽罷已知不妙,跟某所謂AI龍頭公司說經常和MIT「合作」,但從來不請外國人的感覺一樣。
土木工程基建是中國的強項,過去十年大興土木,興建了數萬公里的高鐵,港珠澳大橋和無數世界級大橋、隧道和公路,都是驕人的成就。問題只是有否過度投資,經濟效益有多少,和如何消化背後數十萬億人民幣的債務。不容易,但這些鋼筋水泥打造出來的基建設施,獨家專利,不用競爭,不用出口,可以用上百年,今天使用量不足,無所謂,10年後再說。
FBI早展開調查 華為太子女被捕不意外
華為、中興、清華紫光、中芯、小米,以至BAT投的半導體製造技術、5G標準和系統、AI芯片等,都必須面對全世界最強對手的競爭,例如高通、蘋果、Google、亞馬遜、facebook、Intel、Nvidia、AMD、三星、Sony、TSMC、Cisco、Nokia、Ericsson,甚至Visa、Mastercard、Paypal和Square等。更關鍵的是同時也必須跟他們合作和溝通,共同制訂5G、OS、電子支付等標準。過百億美元建一個芯片廠,數億美元開發一顆芯片,如投資錯誤,被技術抵制,或市場上失敗,三兩年內就要報銷。更不用說的是中國學生仍極需要出國留學,和其他文化交流的機會。
再重覆一次,最大墮進修昔底德陷阱的危險是被誤導,過度浪費式投資一些錯誤的技術和標準,譬如投數萬億在只有中國使用的5G標準和系統,或國家領導半導體技術開發,遭到更嚴厲整個西方的技術出口限制,和全球的產品杯葛。我擔心未來連印度都會以不公平競爭和國家安全為由,限制中國電訊設備進口,或對小米手機等電子產品徵收重關稅。
經濟問題更迫切 全與芯片無關
在中國,比發展芯片、5G更重要、更迫切的事情,多的是。例如減稅、刺激消費、改善醫療制度、提升生育率、去槓桿、發展高效率資本市場、人民幣國際化等,全都跟芯片、AI沒甚麼關係。其實重中之重是如何先行出已墮進數年的中等收入陷阱,如果長期升不穿人均9000美元GDP,擔心甚麼3納米技術,根本是多餘的。
甚至努力發展博大精深的中華美食,出多些譚師傅級數的廚師,吸引多些外國遊客來中國,亦對經濟發展有莫大幫助。日本從前半導體技術一流,現在落後了,但東京反而擁有全球最多的三星餐廳,日本人和急速增長的遊客更有口福,日本仍享亞洲最高的生活水平。新西蘭是另一個好例子,除了農業就幾乎甚麼商業都沒有,何來芯片。剩下的就只有漂亮的湖光山色,清潔的空氣和水,人均GDP 43,000美元。(中環資產持有Smic、亞馬遜、Tencent、Nvidia、AMD、三星、Visa、Mastercard、Square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談伸鏹 宗環伸談]
永利宮「燒鵝飯」用荔枝柴燒經特別飼養的馬岡鵝,鋪在黑松露加鵝 . . . . . .
宗環伸談 - 談伸鏹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