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0年3月9日 星期一

金融fact-check - 戚風生 2020年3月9日



金融fact-check - 戚風生 2020年3月9日

香港金管局對息口無話事權,只可以強烈勸籲銀行。 資料圖片

戚風生身邊有幾位朋友,近年見到香港息口步伐與美國出現差異時,都會鬧政府無能。今天來個金融知識入門班,希望更多朋友建立少許基本概念。

首先,金管局對息口無話事權(強烈勸籲銀行是另一回事)。因為在「三元悖論」下,沒有經濟體可以一次滿足「資本自由出入」、「固定滙價」和「自主貨幣政策」三個條件。香港已有首兩項,而利率是由市場決定。因此,我們要問的其實是香港「銀行」為何不減息。

息口有兩種:存款利率與借貸利率。市民將錢存入銀行,讓銀行有資金借出去,因此要付存息;市民借按揭買樓,銀行向他們收貸息。如果將銀行想像成一間茶餐廳,存息好比是食材成本,而貸息是食品價格。存息與貸息之間就是銀行利潤所在,息差越大,利潤越多。

銀行採購「食材」的渠道並不限於客戶存款,還可從其他銀行借回來,「採購」價便是銀行同業拆息(HIBOR)。銀行存款多,便可以將多餘的錢借給行家賺錢;相反,手頭緊的銀行便要硬食,付出比存息更高的成本買入「食材」。HIBOR主要受港元滙價和銀行結餘影響變動,是反映香港金融體系資金狀況的指標。

銀行真正可以調控的息口,其實只有最優惠利率(P)和存款利率,理論上兩者要「齊上齊落」。美國上周減息後,香港銀行不跟的原因之一,據說是存息已低至0.001厘,無空間再減。可是面對全球減息,加上經濟不景,P仲頂得幾耐實屬疑問。除非銀行可以說服金管局接受存息負利率,否則息差收窄幾乎是肯定的事。

戚風生
本欄逢周一刊出
金融fact-check - 戚風生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