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2年5月3日 星期二

恒聲集 - 李秀恒 2022年5月3日

恒聲集 - 李秀恒 2022年5月3日


李秀恒 - 亞洲仍為世界經濟重要引擎|恒聲集
Previous Next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表示,因俄烏戰爭、大宗商品價格急升等帶來高度不確定性,亞洲的通脹亦開始抬頭,但經濟增長低於先前預期,因此區內面臨滯脹前景。

筆者認為,俄烏衝突固然為亞洲的經濟增長帶來一定的

風險與危機,但是縱觀全球,亞洲尤其是東亞、南亞及東南亞地區,依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地區,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區內商品互補 供應鏈較完善
一方面,儘管疫情衝擊、航運成本大增,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整合下,根據中國海關統計資料顯示,2022年首季季度中國對RCEP其他14個成員國的貿易總值為2.86萬億元人民幣,增長了6.9%,顯示區內的商品高度互補,市場需求持續擴大,形成相對較為完善且獨立的區域內供應鏈。

事實上,根據世界銀行的預測,由於全球因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經貿環境的複雜與不確定性,全球在今年將有7500萬至9500萬人口進入絕對貧窮線以下,這些人口集中分佈於EMDE地區(新興市場及發展中經濟體)。EMDE地區中的例外,則是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相對只產生相對較少的貧困人口(約900萬人),而整個亞洲在「一帶一路」及RCEP之下的經濟整合及市場興旺,相信作出了巨大貢獻。

另一方面,其實當前全球經濟都在疫情及戰爭陰霾下,面臨通貨膨脹的危機。美國3月份同比通脹率飆升至8.5%,歐羅區4月通脹率按年升至7.5%,反觀亞洲方面,韓國上月通脹率為4.1%,印度亦高達7%,中國內地及日本則相對漲幅不大。

然而,這些地區的通脹形成原因卻不盡相同。戰爭及疫情導致原材料及運輸成本價格飆升,其帶來的通脹有其時效性,造成的影響時期相對較短,但政治性決策所帶來的供應鏈逆全球化卻影響深遠。

無論是美國發動的貿易戰,抑或是西方各國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全球未來重新回到經濟一體化道路的難度頗大。在這種趨勢下,亞洲各國必須深化區域內經濟合作及貿易分工,共同應對美國加息造成的資金外流、疫情反覆導致的產能下降,以及地緣政治帶來的糧油價格上升。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恒聲集 - 李秀恒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hd.sthead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