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 - 王冠一 2014年1月17日
文章
供油過剩 通縮堪憂 Written by 王冠一
Details
Published: 17 January 2014
Created: 17 January 2014
Hits: 3
原來油價下跌,對經濟發展未必一定是好事,因為有機會令通縮情況更加嚴重。以四大已發展經濟體為例:英國去年12月通脹率剛回落至2%的四年低位;美國則一直未重返2%通脹目標;歐元區通縮威脅最大,去年12月CPI按年僅升0.8%;日本仍在努力擴大通脹 (去年11月核心CPI按年升1.2%)。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對通縮問題顯得非常緊張。她建議美國其實毋須急於退市,反而應盡早制訂合理財政預算及盡快解決債務上限問題。歐元區方面,她建議央行應該考慮進一步加大貸款力度,似乎在鼓吹歐洲央行及早推行第三輪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3)。至於日本,中短期反而需要推出財政刺激政策,以抵銷4月超增加銷售稅的負面效應。換言之,拉加德非旦沒有贊成央行的退市大計,反而贊成必要時加碼寬鬆。
傳統智慧認為,油價下跌令生產成本降低,有利經濟復蘇。但如今油價下跌反而會令經濟雪上加霜。因為已發展經濟體,大部分生產工序都在新興市場,油價下跌,生產成本下跌自身所享受的好處不多,但物價下跌則打擊自身消費意慾。當已發展國家再沒人願意消費,勢必打擊新興市場出口業,最終連累全球經濟復蘇。
只可惜,全球正面對原油「供應過剩」的問題,對部分身陷通縮威脅的國家可謂雪上加霜。首先,美國原油市場正處於「供加、求減」的狀態:頁岩技術為美國每日供應全球100萬桶原油;但又預計明年美國每日原油進口降至550萬桶(約十年前的一半),此消彼長下,國際原油市場的供應料持續增加。另外,中東地緣政治因素相對緩和:利比亞估計今年每日可增加100萬桶供應;而伊朗在核問題上讓步,以換取放寬石油出口,估計今年至少將增加100至150萬桶供應。美銀推算,假設油組供油量不變,只計伊朗與利比亞每日合計增加300萬桶供應,國際油價恐怕要每桶大跌20美元!可以想像,石油對通縮國家造成多大衝擊。
不少產油國的政府,皆依靠「賣油」支持財政預算。而要達致預算收支平衡,每個產油國對油價的最低要求都有不同:阿爾及利亞實現預算平衡的油價為至少120美元、俄羅斯117美元、委內瑞拉110美元。德銀更指出,除非沙特阿拉伯願意每日減少四分之一產出(即每日供應降至750萬桶),否則原油市場肯定「供過於求」。然而,沙特阿拉伯政府財政預算如此緊張,似乎無甚可能大幅削減產油,影響收入。所以,油價短期恐怕會繼續受壓。
除非國際社會出現重大事故,令原油供應突然減少,否則油價短期未必能夠輕易大幅回升。已發展經濟體假如再不設法刺激通脹,萬一油價真的大跌,屆時所有復蘇努力料將白費。
王冠一< PrevNext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