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High Tea 2015年3月30日
短炒博鰲 睇位食胡
2015年03月30日
港股上周走勢呆滯,主要是內地上證綜指升穿3700點大關後稍稍回吐,以及內銀陸續公佈業績,盈利增長放慢,股價表現麻麻,拖住原本已經唔太夠力的香港大市。
未講內銀股前,先講講一單投資花絮。我有位老朋友,乃有水人士,朋友都稱為「疊水王」。他事業成功,為人穩陣,唯一缺點是「耳仔軟」,常常給銀行投資經理成功游說他買ELN(股票掛鈎票據)。過去幾年,我已經聽他講了幾次買咗這種金融衍生產品。他通常都是買了之後才告訴我。我每次都問他為甚麼要買。他的答案總是這個:「銀行經理在電話中不斷游說,覺得不好意思,便幫她買了。」我心想,佢聽到個銀行女經理在電話說幾句,連是不是靚女都不知道,便買了這種高風險產品,耳仔軟,同情心氾濫,沒得救!不過他搵啲「碎紙」來做這些事情,唔得就坐,我都無謂阻佢。
機構出貨 散戶接招
這次銀行經理游說他買國壽ELN。有些讀者可能不知道ELN是甚麼東東,不妨簡單講講。ELN(Equity-Linked Note)中文叫股票掛鈎票據或證券,這些產品包裝成高息產品的樣子,銀行訂出行使價、到期日及息率等條款,到期日一般介乎幾個月到1年為主,息率則視乎掛鈎的股票的波動及風險而定(即所謂引伸波幅)。例如國壽ELN,接貨價較現貨價折讓4%,年息7厘。至到期日,如果國壽股價高過行使價,投資者便獲得7厘年息,如期限只6個月,實得半年利息只有3.5厘;相反地,如果國壽股價在到期日跌過接貨價,投資者便要以接貨價接貨。
這些結構產品,表面上是收息產品,實際上是銀行代機構客戶賣了一份「認沽期權」給你。你買了它,等如給了機構客戶一個沽貨權利,在到期日按擬定價格沽貨給你。我不停的告訴朋友不要買ELN的原因有兩個,首先,直接沽出認沽期權所收到的期權金(即是利息),其實比買銀行這些ELN高出一倍。購買這種結構產品,部份應得的錢,給了銀行及其他中間商賺了。其次,可能是更嚴重的問題,為甚麼市場上突然之間出現很多這種ELN產品呢?其中一個原因是由於股票期權的市場成交很薄,如果有很多機構投資者想同一時間買入認沽期權,市場上供應不多,必然炒得很貴,因此將其包裝成結構產品,透過銀行推銷,讓散戶「落搭」,機構投資者便可以用比較便宜的價錢買到認沽期權。
我朋友買了ELN後總是說,無緊要,即使接了貨,在一段時間後,股價又升回入貨的價位,況且,買貨時股價已經有了一定折扣。例如今次,他覺得銀行推銷的國壽ELN比較貴,不想買,後來銀行改為推銷恒生H股指數基金(2828) 的ELN。利息沒有國壽高,只有5厘息,行使價折扣亦少一些,只有3%。但朋友對恒生H股指數基金的信心比較大一些,所以買了後者的ELN。
人棄我取 慘成對手
我的回應是買ELN除了期權金(利息)收少了之外,如果對某隻股票有興趣,其實可以定低一點價錢直接入貨,例如等到股價比它定的接貨價再跌5%直接買入。我朋友過去在買完ELN已經接了很多貨,雖然他是實力派,接了貨,可以坐一段時間,到股價回升時才沽出。有些時候股價跌完,到ELN到期日時又升番上去,結果只收息接不到貨,但如果跟我的做法,他在低位直接買貨,他的股票投資回報肯定更高。
事實上,有幾次朋友買ELN的時候,正正是外資大戶短期睇淡的時候。猶記得當時有某家美資投行揸了很多內銀股,每次沽完貨後,不單止內銀股,其他國企股在一頭半個月後,也跟着向下插。所以我覺得這種結構產品賣到開巷的時候,便是外資大戶想沽貨,或者想買保險對沖跌市的時候。
按我的分析,再過三個月到六月底,便到基金半年結的時候,持貨比較多的基金或坐盤的金融機構,可能覺得內地股市已經升了那麼多,港股雖然跟得不足,但也升了不少,他們怕在這個水位上一路持貨下去,去到「五窮六絕」的時候,大市回落,半年結時就中招,於是便在覺得股市比較高的時候,預先買入大量認沽期權對沖,或透過ELN的方式賣票據給散戶,變相向散戶買入認沽期權。如果這個分析是對的話,要小心當內地股市升完這一浸,後繼乏力要回吐的時候,相信港股無可避免要向下碌一碌。
一帶一路 概念仍熱
但我覺得以短期計,內地股市可能還會順勢再炒一炒,主要是博鰲開壇,阿爺大講一些類似「一帶一路」利好內地股市的政策,另一個可能性是內地第一季的經濟數字未如理想,阿爺可能會在4月初,數字出爐的前後,做些放水措施「沖喜」一下,例如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內地股市便會作出最後一抽。
呢一兩日會再炒吓博鰲開壇,呢個海南島博鰲論壇開始搞時粗粗地,但如今中國搞緊大劑嘢「一帶一路」(即「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習大大借博鰲發功推「一帶一路」,國務院上周六就公佈「一帶一路」的願景和具體行動。中央同時也明確了「一帶一路」的具體框架,其中特別將新疆定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福建則被定位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意味兩個地方將在中國下一輪經濟起飛中扮演重要角色。
我估好短線會再炒炒「一帶一路」相關概念股,好似隻中交建(1800) ,上周五上到9.97元,升近1月的10.24元52周高位,睇睇佢今浪升唔升得穿高位。但若然你唔係短炒,在現在的高位摸入,小心佢創高後要大幅回吐。
我建議大家的策略是,如果是長期揸貨的「投資的我」,揸住股票唔郁亦無所謂,我長線睇好「一帶一路」,見中國搞個亞洲投資銀行有40幾個國家加入,就知道除了美國和日本外,西方大國都唔想錯過中國這個派對,加上內地正在放水,中長線看內地股市大勢仍然反覆向上。如果是走中短線的話,見到股市再升,不妨減持一些貨。沽了一部份還有貨在手,股市再上的話仍然受惠,若大市真的在4月下旬開始回吐,部份套現了手上多些子彈,可以在低位撈貨。
內銀慢增 未怕大跌
上周四大內銀公佈業績,一如所料,盈利增長都在放緩,只有單位數字增長(見附表)。最後公佈業績的建行(939) ,盈利增長也屬於低水平,去年純利僅增長6%至2278億元人民幣。數一數其他三大銀行的表現,工行(1398) 盈利增長5%增幅最少;中行(3988) 和農行(1288) 盈利都是增長8%。工行及中行減少派息,建行可以微增派息,農行派息則增加了3%。
內地銀行業,除了經濟放緩以外,利率推向市場化,令銀行競爭加大,息差收窄,造成業績不如理想。四大行中只有工行息差表現比較好,於去年第四季,息差可以擴闊3個點子。其餘都不行,即使海外業務較多的中行,本來以為可以避開內地的市場競爭,但去年第四季的凈息差,按季收窄了1個點子。四大行之中,以建行的核心資本一級水平最高,達到12.1%,未來的派息空間比較大。而農行最差,只有9.1%,所以唔好貪農行增派息去買它,未來農行集資壓力大一點。
總體而言,我覺得內銀業績只是沒有驚喜,並非很差。四大行的盈利增長只有單位數字,其實在意料之中。中行及工行減少派息,減幅也不大,以實際數額而言,仍屬派高息份子。工行息率5.8厘,建行5.99厘,中行5.5厘,農行最低,但仍有5.4厘,息率都在5厘以上,認真不失禮。內銀業績雖然不是特別好,卻也不是特別差,不過,由於外資不看好香港及內地股市,所以藉着內銀業績沒有驚喜而質低內銀股。例如出完業績的工行,股價上星期便跌了1.3%至5.5元(同係增長前景不亮麗股,我就唔太明為何盈利倒退10.2%的中移動(941) 會有14.9倍PE,息率2.9厘,但仲有5%盈利增長的工行卻低只有5.7倍PE,息率5.8厘)。
內銀股走勢,其實反映外資睇淡大市的態度。我覺得內地股市繼續升,港股會走上,但跟進乏力,而內地股市出現回吐,港股卻會跌得比較多,因此,現時不是高追買股的時候,是食吓胡的時候。
陸羽仁
金融High Tea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