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 - 王冠一 2015年6月19日
央行信譽 繫於量寬 2015-06-18
當央行面對息率減無可減的時候,量寬就變成最後挽救經濟的貨幣政策手段:透過擴大資產負債表的方式,額外向銀行體系新增貨幣供應,藉增加金錢的流轉,刺激經濟活動與復蘇。
央行量寬印銀紙購買資產,往往只集中購買國債或機構債券,很少直接購買股票,主要有幾
項原因:首先,藉壓低債息推低市場利率,降低融資與借貸成本;其次,傳統上債券的波動風險一般較股票資產為低;況且央行可持有債券至到期贖回本金,毋須像持有股票般,必須出售才能變現。
當央行長期且持續擴大量寬規模的時候,慢慢就會出現一種有趣的現象:由於央行過度集中購買國債,導致某類國債的價格與回報被人為扭曲。國債供應嚴重不足,雖然有利於壓低市場利率,但債券價格則被扯高,結果央行持有的國債資產快速升值 (但回報率持續下跌),短期表面風光。
然而,央行無法輕易在市場出售持有的債券資產,因擔心觸發債價暴跌,最終無奈只能持債至到期日贖回。此亦是央行量寬很少選擇購買股票資產的原故,因持有股票不像持有債券般,擁有時限「退出機制」(即到期贖回),任何減持股票之舉勢必觸動股票投資者的神經。
眾所周知,日本央行是量寬的先驅者。現在日本央行量寬的目的,是要扭通縮為通脹,所以更加盡情印鈔,刻意製造日圓大幅貶值。雖然以日圓的實際價值計算,美元兌日圓匯率已跌至歷史低位,但只要通脹目標未達,相信日本央行的印鈔活動絕對不會收歛。
日本央行成為了日本國債的最大買家,資產負債表過去一年膨脹了34%,帳面價值漲幅驚人,整個財年央行共錄得2萬億日圓淨利潤,當中主要來自龐大的債券資產收益、與及轉換成日圓計價後的外幣資產;債價升值與日圓貶值對央行帳目的表面好處,可見一斑。但值得留意的是,日本央行竟刻意保留25%的盈利以增加儲備金,比例遠遠大於法例規定的5%。
日本央行這個異常保守的小動作,反而加強了市場的不安感。是否代表日本央行近乎瘋狂的量寬行為,已經達到危險水平?假如日本央行的財政信譽忽然受到挑戰,日本央行作為日本政府最大財政支援者,意味日本政府的財政信譽也必將受到牽連,屆時府行俱危,日本就再沒有自救的本錢了!
央行走得量寬之路,就要有付出代價的心理準備。
王冠一財經頻道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