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財筆記 - 林本利 2015年8月5日
【利財筆記】買英鎊債 息價齊賺
內地上證指數周一跌幅破紀錄達8%,拖累港股跌逾700點。中港牛市派對似乎提早結束,踏入「後牛市時代」,林本利近期已考慮轉投外幣及人民幣債券,及早預備股市爆煲後的逃生出路。今堂林Sir教大家投資債券,從低風險的iBond,說到高風險、高回報的內地企業債。他更
透露自己近期投資了英鎊企業債,每年穩袋3.3厘債息外,更博英鎊匯價反彈。
股市再坐過山車,第五批通脹掛匯債券(iBond)周三截飛,備受追捧。林Sir每年都鼓勵學生抽iBond,「這是最低風險的債券,上市時必抽!因為是政府送錢。」而由於iBond定息也有1厘,是必賺的債券,故每逢新iBond上市,價格普遍升至105元。
iBond 穩賺不賠,每次公開發售只能分派得兩三手,故林Sir不時留意iBond市價,若降至102元或以下便考慮買入。去年12月,林Sir見第三批 iBond(04218)在距離12月底派息前,價格竟然低至101元,「如果101元買到,半年又有2厘息,豈不是用99元成本便可以買入?」於是林 Sir便親身買入該iBond,看看派息可會收足2厘?
iBond按持有期派息
結果到了12月底,該iBond以他的持有日 數,按比例派發了10多日的利息。「原來不同於買股票,股票在除淨前買入便有息收。但當日買iBond已扣除了7月至12月初的利息給上一手賣家。我在 12月底收到的利息,是以持有10多日計。」林Sir這次測試也發現,買入二手iBond的交易費用較平常低,如銀行沒有收取印花稅,他經恒生銀行買入, 該行收取的經紀傭金也較往時低。
林Sir早前教路,若中國持續減息救市,而減息幅度超出市場預期,人民幣債券價格有機會上升,買人債便可以賺價賺息。想買如iBond般低風險的可留意國債,由中國財政部發行,新一批零售國債將在今年稍後發行,現時買二手國債則要經銀行,林Sir推介一些人民幣國債ETF(交易所買賣基金),因在港交所上市,買賣手續與股票相同,而且入場費低至數千元。
國債ETF年回報7%
林 Sir教同學瀏覽經濟通網站的ETF專頁,利用ETF搜尋器,在「資產類別」一欄選擇「固定收益」及「固定收益-人民幣」兩類,便可以找到多隻債券 ETF。舉例南方5年國債(03199),追蹤中債5年期國債指數,過去一年(截至今年6月底)指數上升6.88%,該ETF則升了6.22%尚算不錯, 「ETF價格跟不足指數約0.5%可以接受,始終基金經理也要開飯。」
這些國債ETF普遍為每季派息,現時息率約3厘,國債來說亦算不錯,「買債券風險較低,回報也較低,如美國國債30年期才有3厘,10年現時不足2.5厘,2年期更只有0.7厘。」想更高回報,便要投資風險較高的企業債券或是新興市場債券。
他分享有朋友靠高風險的內地房地產企業債券「食息」退休,當中包括年息9厘的恒大地產(03333)債券。「他在90年代初退休便買債券收息,他並不相信市場評級,反而不時到內地留意內房的銷情,自行評級。他專找一些評級較低,但相信不會違約的公司,吼其回報較高。他的債券過去20年幸好未曾爆煲。」林 Sir認同這位朋友的做法,在看機構評級之餘,也要自行判斷債券的違約風險。
留意企債發行人
林Sir則鍾情於香港大藍籌公司、跨國企業的債券,他見近期英鎊兌港元匯價低於50年平均水平,於是吸納英鎊,並買入了一隻匯控發行的英鎊債券,還有10年到期,票息6.5厘,他在債價約127英鎊買入(發行及到期價是100英鎊),到期孳息率降至3.3厘。「不過我在約12元入買英鎊,博債券到期時英鎊兌港元重上14至15元,屆時 回報便不止3.3厘了。」他提醒投資者,要留意債券是直接由公司發行,抑或由中間人機構發行,「買債券前要問清楚銀行,舉例在金融海嘯時,一隻企業債券透 過雷曼兄弟發行的話,當雷曼兄弟倒閉,債券也會違約。」
新興市場債券曾是高回報之選,林Sir在2006年曾投資拉丁美洲債券基金,在 2006至2007年的年回報便高達15厘。「這些基金專門投資通脹率高的新興市場,當地利率也高,債券回報便達10多厘,不過理論上這些地區匯價兌美元也會貶值。」同時,基金經理亦預期了債券違約風險,若其中部分債券違約,「拉上補下」回報亦有約10厘,惟近年新興市場債券基金表現已乏善可陳。
作者:林本利
前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港大社會科學學士及英國布理斯托大學經濟學博士,曾出版十多本經濟學教科書。退休後,創辦活道教育中心,開班教授理財之道、公共政策及新高中經濟學。電郵︰im_focus@hket.com
撰文及資料整理:葉卓偉
利財筆記 - 林本利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