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新談】大市跌咗咁多,買乜嘢好?(彭偉新)
港股經過1月19日「急」彈了300多點後,翌日一開市已差不多完全抵銷了之前一日的跌幅,而且更愈跌愈心寒,恒生指數全日共跌749點或3.8%,而國企指數的跌幅更達到362點或4.3%,完全跑輸區內其他股市。而下跌的原因其實並不太過清淅,有部
份的評論直指港匯偏弱顯示有資金由本港流走、亦有評論指因為美國經濟前景不濟,投資者的避險情緒高漲、更有評論是指期指夾好倉殺牛證,雖然各有各說,但每一個說法獨立來看,也不足以令到港股跑輸內地股市超過2.8%。因此,筆者會說港股周三下跌可以說是多個的「意外」所形成的結果。
尤其是,港匯跌至近5年以來的低位,曾在周三收市後跌至7.8272兌一美元水平,反映出有大量的資金由本港的銀行體系中流出,並兌換為美元,而市場上已有報告指出資金外流的情況仍然會持續,甚至更有部份券商指出,金管局為了要悍衛聯匯,需要動用3,000億美元,如果如報告所示,共有3,000億美元由香港流走的話,相信港股將會非常「大鑊」,主要是因為自1997年至今,多次當資金大規模地流出,令到銀行體系的結餘明顯減少時,恒指的走勢都必須會有較大的下跌幅度,所以,今次的情況相信亦不會有例外。
銀行體系結餘由去年8月開始回升,最多曾累積至超過4,500億港元,超過之前幾次港股大跌市前,銀行體系結餘的高峰,所以,今次可以供流走的資金較過去幾次大跌時的要多,因此,在美國於去年12月加息後,美元與港元息差擴闊下,資金那會有不流走的理由,而截至周一收市時,香港銀行體系內的結餘仍然有3,774億港元,而該筆資金相信仍然會繼續流出,或需要降至1,000億港元以下,才會有機會緩慢下來。
因此,在資金外流下,港股將會有更多的藉口出現更大的下跌空間,雖然筆者也認為該批資金從來沒有入市,即使流走也不應對港股構成很大的殺傷力,但在市場現時太多的利淡消息,看淡後市的投機者或對沖基金絕不會放過這個難得的機會順勢做淡。
另外,在市場上實在有太多不負責任的傳媒從業員,為了要吸引讀者的眼球,在市況未見底便不停的大唱股市已見底,並力邀股評人提供撈底貼士,完全是攞他人的名聲來作賭注。筆者並非在大市下跌時唱跌,而大市升跌從來也不是一個人可以預先看得到,而是由股市所提供的線索作為參考。由於筆者一向專注於技術分析,因此,在分析大市走勢時,便按照分析工具所提供的線索去判別後市走勢。不過很多的坊間書本神化了技術分析,令到不少投資者以為經過技術工具一計,什麼頂部、底部都會無所遁形,這只不過是投資者一廂情願的想法。
事實上,技術分析工具是協助投資者找到下一個支持位或阻力位,即使股價已抵達支持位或阻力位,亦可以跌破或升破,直至大部份市場投資者都認為該水平已經是底部並從銀包掏出資買貨,或把手中的貨完全拋售,該支持位或阻力位才會成真。因此,恒指在連續跌穿21,000點、20,000點及19,000點仍未企穩,便表示投資者未相信股市已見底,因此,港股要進一步下跌便一點也不出奇。
雖然市場上各個板塊的確已經跌了很多,不論是本地銀行股、本地地產股、內銀股、內險股、基建股及公用股也跟隨下跌,不過很多股份仍然是未可以買入,其中,筆者一向不建議買的內銀股至今仍然繼續看淡,至於本地銀行股中,匯控(0005)及渣打(2888)因為涉及中東市場,在油價仍未見底前,亦不會建議買入;而本地地產股雖然預期在2016年不會大幅劈價,但大市下跌這麼多,令到估值倍數也得要下調,短期仍然未跌穩,如果要買的話,內房股仍然是無得揀之中的選擇,主要原因是內地現時的GDP中,消費開支已達到60%,要繼續推動該60%的GDP部份繼續有增長,中央必須要繼續製造資產泡沫,不過,股市似乎勝任能力有限,相信只可以繼續該內房市場繼續獨擔大旗,所以,不怕大市未見底仍然想撈貨的投資者,不過買入在一、二及三線頭城市有較多項目的內房股,相信全年的成績不會跑輸大市的。
京華山一研究部主管
股市新談 - 彭偉新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hk.finance.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