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6年9月27日 星期二

細奀時代 - 阿飛 2016年9月27日

細奀時代 - 阿飛 2016年9月27日


細奀時代:香港走向沒落之路


■過去香港賺中國錢賺得太易,例如一套電影有劉德華,再爛都可以封蝕本之門。 資料圖片



正如《華爾街日報》上周所言,香港一個時代已經終結,部份可能的確是政治問題,不過更大理由,是香港商人在回歸之後,過度傾斜發展國內市場,到現時國內經濟增長動力放緩,easy m

oney逐漸成為過去,加上國內人在不少行業的技術水平都已經超越了香港,香港人再一步一步慘遭過橋抽板。香港單單將目光放在政制之上,是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的,對於整個社會,以及個人而言,都有機會拖延自救的過程。

電影業是一個最好例子,現時的年輕人應該無法想像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的盛世,當時瘋靡亞洲,頂尖製作人如吳宇森進軍荷李活,但近代上一部有世界級水準的港產片,已經數到十幾年前的《無間道》。

本地電影水平每下愈況,多得有當年CEPA引入中港合拍片的制度。國內電影市場起飛的初期,觀眾的要求相當低,當偷工減料粗製濫造都能夠勁豐收,根本不會有人花心機腦汁去做好劇本及製作,最好的回應,就是一味要快,盡可能在頭啖湯之中分得最多的份額,結果漸漸做壞了香港的招牌。

賺內地錢等如服毒
來到這一兩年,國內觀眾的水平經已提升,生活又趨向艱難,消費變得揀擇,合拍片逐漸失寵。偶然還有《寒戰2》的成功,但以這部戲的水平,大收未必對香港電影是好事,只會進一步走向不歸路。

香港人的回應可以有兩個:第一,繼續做到殘做到爛,直到被市場淘汰為止,反正這個浪也可以算是個標尾會;第二,是回歸本土市場,製作小品。

可惜香港市場太細,做到《五個小孩的校長》的票房奇蹟,又或者是何韻詩四場紅館演唱會爆滿,已經相當了不起,但這些本土小成就,帶不起成個行頭。

一部《屍殺列車》,令人驚覺南韓的電影水平已經遠遠拋離香港。香港電影製作技巧落後之餘,最大問題是無心機無時間去度感人肺腑的橋段,香港人太貴太忙,亦實在太在商言商,當有劉德華的話,擺爛也可以靠國內市場封蝕本門,何必花盡心思博爆冷。

過去十年,香港人集體經濟服毒,因為中國市場太易賺錢,變成難以繙譯得傳神的「complacent」這個狀態,再沒有上個世紀那種挑戰世界統治亞洲的氣概。

電影業如是,旅遊業如是,金融業也如是。而之前食中國水標埋尾會的一班人,就紛紛買樓保住資產就算,無想過冒多一次險去改變香港。年輕人生活逼人,又欠缺視野,以為只得政治一條出路,既得利益者就只顧收租,香港當然會沒落。

阿飛
本欄逢周二刊出

阿飛
細奀時代 - 阿飛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