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

細奀時代 - 阿飛 2016年10月18日

細奀時代 - 阿飛 2016年10月18日


細奀時代:樓奴是這樣煉成的


■年輕人應以為事業而戰,而不是為物業而戰。 資料圖片



九十年代初打工仔要買樓,遠比現時容易,樓價較低,首期成數亦低,唯一問題是利息高,當時很多人渴求一份銀行工,貪有利息優惠可節省供樓的開支。

以前上車不算太難,但周邊朋友大部份都是過了30歲才置業,主要理

由是不想被樓宇按揭綁死。要供樓,就要睇老細面色;要供樓,就未必夠膽去創業。當時香港社會機會多,趁年青搏殺,等到事業有成,或者成家立室、安定下來才買樓,是頗為普遍的想法。

相比之下,今時今日年輕人置業心態急進得多,20幾歲就想要上車,原因和前日徐緣所講考試被拋窒的現象十分相似。老實講,400萬元只可以買到百幾呎劏房,自己就不信還有幾多升值的空間。可是年輕人一方面未經歷過樓災,上次樓市「建華之亂」已經變成都市傳說,他們只知道近年樓價一味繼續升,調整期頂多一年;另一方面又對自己前途欠缺信心,覺得人工升幅有限,創業死亡率高,現時不買樓鎖定成本,將來更加無可能。

後生應為事業而戰
換句話講,現時大部份香港年輕人面對自己前途這一份考卷,好像經過補習社名師洗腦一樣,答案清一色是要買樓,因為對前途無力,被樓價的升勢拋窒,人哋咁答於是自己又咁答。而由於上車的基本條件已經相當高,遙不可及冇得跟,又反過來再進一步加深了無力感。

香港政府一味搵地,想增加住宅供應,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香港最大問題是欠缺商業領袖,帶領年輕人覺得自己有前途。上一代的模式,包括低技術製造、貿易中介人甚至旅遊零售,通通都已經成為過去式,唯一剩餘價值是幫國內人走資,卻只有極少數人有能力賺這一條水。由於欠缺視野,無計可施,上一輩累積資本上了岸的一群,就惟有一味囤積磚頭收租,有份推高樓價,亦間接令年輕一代沉迷要買樓。

在一片樓奴文化之中,更加需要向年輕人展示多元化的可能,所以收回傑志足球中心是大錯特錯,何必進一步強化這種「萬般皆下品,惟有上車高」的想法?畀個機會香港的足球員在黃金期全心全意去踢波,香港可以出到曹星如,說不定也可以出一個中田英壽。香港年輕人不要只得上車供樓一個夢想,就要多方面都亂咁試,才可以試出一條生路,令他們重新正正常常,在20幾歲時為事業而戰,而不是為物業而戰。

阿飛
本欄逢周二刊出

阿飛
細奀時代 - 阿飛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