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

立論 - 林少陽 2018年10月10日

立論 - 林少陽 2018年10月10日


立論:磚頭與磚頭股之別 - 林少陽


在香港上市的華資家族企業,幾時才會將股東利益放於第一位? 資料圖片



投資最難的地方,在於市場經常在虛擬與實在之間遊走。本欄所指的實在,是資產實實在在為擁有者提供的現金收益;虛擬的部份,是指市場的心理狀態。

同為磚頭資產,以目前的市價計算,本港物業為

業主提供現金收益率只有2%左右(扣除管理費及差餉恐怕有所不如),惟多隻房地產信託及本港地產股,所能提供的股息收益,遠高於此數。很明顯地,如果投資市場是純理性的回報計算的話,則在目前市場有更佳的選擇(例如被部份投資者視為替代品的磚頭股)之下,應該沒有太多投資者樂於在現水平入市置業。

磚頭與磚頭股最大的分別,主要在於磚頭的供應長期受到限制,而磚頭股的供應,則很視乎上市公司對改變自身股票供應量的態度而定。對很多華人大股東來說,他們骨子裏認為印股票是免費(或至少是最便宜)的融資(尤其是那些上市後絕少甚至從不派息的公司),只要大股東一日擁有大多數投票權,多印的股票,不過是永遠毋須償還的借貸而已!

回購vs印股票
上述的股權結構,與歐美的上市公司很不同。歐美很多上市企業,初創的時候便引入外來初創投資者,管理團隊只持有少數的股權。他們的管理權只是由董事會委任。為了讓他們的個人利益與股東利益一致,他們會獲頒發認股權證。在利益驅使下,美國上市公司管理層很樂意進行股份回購,與亞洲區的大股東動不動就開印股票機的態度很不一樣。

近年,本港華資地產商大多已發財立品,透過供股配股攤薄股東權益等財技欺壓小股東的案例已頗少見,而上市房託對派息比率有嚴格的規定。加上近年本港地產股的股價相對資產淨值折讓越擴越闊,大股東進行配股集資的誘因越來越少(別有用心者例外)。不過,本港的家族企業,就是不大樂意進行大規模的股份回購,其中一個最常見的解釋,是因為公司股份的流通量已經不多,回購只會令上市股份的公眾流通量進一步減少。這其實是一個雞與雞蛋的問題,管理層不盡心提高股東回報,投資者入市興趣自然少,股價交投當然疏落。

究竟香港的家族企業,幾時才會將股東利益放於第一位?

林少陽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本欄逢周三刊出




立論 - 林少陽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