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評山下 - 黃元山 2013年5月14日
貸評山下:量寬乃急救藥非補品 - 黃元山
■量寬資金要注入實體經濟,操作上有難度,日本仿效美國,有機會反被拖累。
日本決定「史無前例」地大規模放水,再次引起了對量化寬鬆(QE)的一番爭論。其中一派有力的觀點是,如果美國在金融海嘯後沒有進行量化寬鬆,早就會出現全面的經濟金融崩潰,情況可能比大蕭條更差。
日本跟放水恐得不償失
筆者同意這個觀點,早於2009年初筆者發表文章說:「今次的信貸泡沫是災難性的……從美國的金融領導班子的言行,我相信他們對金融海嘯的本質,有足夠的掌握……這個陣勢擺開,是美國會用盡所能,製造一個「人造底」(Artificial bottom)……去re-inflate這個洩了氣的氣球。代價就是極度寬鬆的銀根,龐大的美國財赤,和更多的政府機構於市場運作……由於全球經濟皆不能獨善其身,相對而言,美國極有可能相對有優勢」。
四年多後,回看這段評論,仍算是中肯。美國第一次的QE,是非常時期用的非常手段,因為當時市場已不能有效運作,像心臟病發的病人垂死時,醫生用電刺激其心臟將他救醒。伯南克是研究大蕭條學者,認同Milton Friedman的看法,認為大蕭條的罪魁禍首就是當時的聯儲局,使銀根不增反縮,擴大了實體經濟的收縮。
問題是,之後和持續性的QE(包括美國現在的無限QE),到底對刺激經濟復蘇有多大效用?相對於其副作用,是否利大於弊?這些問題,在學術界仍在辯論不休,各有支持者,正所謂「10個經濟學者有11個結論」。
不過,筆者傾向認同以下這一派的看法,就是對QE能直接刺激經濟的成效存疑,而且由於操作困難,副作用隨時大於正面影響。日本現時「東施效顰」,可能過猶不及,有機會反被拖累。
關於經濟復蘇,伯南克自己也清楚表明(不少貨幣理論派的學者也認同),單靠貨幣政策不足以令經濟起死回生,做了這麼多年的QE,經濟仍然底氣不足。QE不是等於「Money from helicopter」,稱QE作「印銀紙」只是一個通俗的叫法,並非完全準確。
穀實體經濟政府要配合
之前提過,要把「貨幣」直接拿到實體經濟,QE只是第一步,其他的配合非常關鍵:「第一,央行可以很快改變貨幣基礎,甚至是M1的增長,但是,在現在銀行體系,要改變廣義的貨幣,是依賴商業銀行創造信貸,去刺激貨幣增長;第二,央行買國債,錢到了政府手上,但要錢去到實體經濟,政府必須增大開支,把錢注資到有需要的實體經濟裡面。」
這兩點,美國做得差強人意,筆者對日本QE的成效更悲觀。
進一步來說,筆者認為,QE只是急救藥,並非補品。有證據顯示,QE可能更像沙士時候用的類固醇,根本沒有治療的效果。有些用了病好,有些用了卻治不好,就算是病好的,卻要飽受骨枯的後遺症折磨。美國樓市泡沫爆破,從2006年底到現在已經六年多,有起色是時間的問題,未必一定是QE的功效。
黃元山
大學教授、國際投行前董事總經理
本欄逢周二刊出
上一則: 一手新例後代理首被查
下一則: 曾淵滄專欄:大行吹淡風益散戶 - 曾淵滄
貸評山下 - 黃元山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