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3年7月17日 星期三

立論 - 林少陽 2013年7月17日

立論 - 林少陽 2013年7月17日

立論:價值投資非單睇估值 - 林少陽


■中國的開放改革是一個歷時30年的投資主題,但至今發展模式已到了極限。 路透社

上周四晚在讀者會上向與會者分享了我的一些分析框架,相信《蘋果日報》的讀者亦可能會有興趣。

很多讀者知道,我一向崇尚價值投資。不過,與很多傳統的價值投資者不同的地方在於,我並不滿足於買入估值被低估的資產,還要有足夠的證據證實,相關的投資項目具備足夠的盈利及股價上升催化劑。

要有催化劑撐起股價
股價的催化劑可以分為兩個大類,其一為短線的催化劑,其二為長線的盈利推動催化劑。推動短線股價升越資產應有價值的催化劑,我們稱之為事件主導投資方法;至於推動長線盈利及股價上升動力的,我們稱之為主題投資法。

主題投資法主要是從日常生活中,發掘社會結構或生活環境改變,為相關行業提供一個歷時數年,以至十數二十年的黃金投資機會。

舉個例子,中國由1978年開始的開放改革,為一個歷時30年的投資主題,首先受惠的是華南及華東地區出口主導沿海城市,以及相關參與三來一補或來料加工的外資廠商。當中的重點在於,中國當時的勞動力成本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而中國的工人向來逆來順受工作勤快,令參與其中的外資,可以輕易獲取巨額超常利潤。

超額的利潤吸引了更多的廠商來華建廠。不單是香港廠商懂得這麼做,還有台灣、南韓、日本、美國以至整個歐洲大陸的廠商,也懂得如何從中國改革開放中,獲得一點好處。經過幾十年的市場力量推動,現時供求關係開始逆轉,來華開廠已不能保證賺錢,經營不善者甚至有倒閉破產的風險。

另一個例子,是最近很多傳媒經常談及的所謂城鎮化概念。這不過是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副主題。外資進入中國招聘工人或服務人員,就業情況改善造就城鄉遷移,城市化過程中所有的建設,包括道路房屋醫院等所有基礎建設,是因應人類生活改變必然產生的需求。

這個已經發生了30幾年的現象,最近竟然被傳媒古老當時興,實在可笑。

內地舊模式已到極限
現時迫在眉睫急須解決的問題,已非城鎮化,而是人口老齡化所產生的一系列副作用,包括工資急升、企業盈利能力下降、產能過剩無處消化,以致醫療需要上升、老百姓老無所依,以及幾十年來的工業化,亦令內地大量的工業重鎮環境汙染嚴重。

一方面政府急須解決當前的社會保障、環境汙染問題,一方面又要設法解決人口斷層所造成未來財政收入減少,各項開銷卻開始逐步上升。畢竟,依靠地方政府賣地支撐開支這條萬應靈丹,總有其極限。

舊有的發展模式已到了極限,現在正好是習李新政,提倡經濟及社會改革的大好時機。本欄擔心的,反而是情況未夠壞,令改革派提出的改革建議,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令國民錯過了改革的黃金72小時。

林少陽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本欄逢周三刊出
上一則: 基金觀點:儲局聲明釋疑慮
下一則: 曾淵滄專欄:國策股蟹貨現生機 - 曾淵滄
立論 - 林少陽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