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石成金 - 石鏡泉 2013年9月5日
今日文章無題,因為是百分百轉錄《金融街》網站,一個叫「金話題第289期」的文章。該文有個題,叫《李嘉誠緣何「變心」了?》人家文章既已有題,我文自然無題,亦無任何評語,要評,自家評。
被譽為「超人」的李嘉誠,近期一系列減持中資項目引來外界諸多猜測,「逃離香港入駐海外」的傳言喧囂至上。而翻閱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的半年報發現,其已經半年未在內地拿地,「撤資內地轉戰歐洲」的輪廓已經愈發清晰。
李嘉誠缺錢?這是個天大的笑話。但李嘉誠為甚麼要拋棄香港大本營,轉投歐洲的懷抱?
李嘉誠首先是個商人
最近一個多月的時間裏,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以及和記黃埔便相繼宣告或將拋售百佳超市、上海陸家嘴東方匯經中心OFC寫字樓和廣州西城都薈廣場和停車場,涉及金額約為390億港元。
與此同時,李嘉誠大舉在歐洲收購資產,僅2013年上半年,就完成四宗海外併購共耗資248.7億港元。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李澤鉅在此前不久斥資77.53億港元,收購了英國天然氣供應商WWU,收購後,他將控制英國天然氣近三成的市場。而因為之前還收購了英國電網和供水網絡兩大業務,英國媒體稱李澤鉅「幾乎買下了英國」。
一時間,李嘉誠家族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市場上各種猜測此起彼伏。從李嘉誠大手筆的動作來看,資產大騰挪的輪廓愈發清晰,但在香港翻雲覆雨的「超人」,為甚麼會離開香港乃至內地,轉投歐洲市場?
有人說,李嘉誠嫌棄內地市場愛歐洲。話糙理不糙。李嘉誠眼光毒辣,馳騁商界幾十年屹立不倒,堪稱「常青樹」。此番買歐洲資產、賣香港和內地資產,低買高賣,無非是看中了其間商機。
李嘉誠認為,現在歐洲的資產處於低位階段,內地和香港是高位,減持高位資產,增持低位資產,符合李家的投資理念。「李嘉誠拋售內地、香港部分資產,是加大海外投資的關鍵一步。」深圳某PE合夥人表示。
資本逐利,李嘉誠首先是個商人。
玩轉政商關係是根本
從李嘉誠的投資節奏可以看出,香港乃至內地的投資環境已然發生變化,對資金的吸引力不斷下降。李嘉誠撤資或許與中國經濟下滑,房地產泡沫將崩盤有關。相反,歐洲經濟正是百廢待興的時機,資產價格處於低位,此時進行投資,未來必將獲得高收益。
然而,在商言商只是理想的商業環境。作為商界領袖的李嘉誠此番動作,除了經濟利益之外,更有深層次的考量——政商關係。李嘉誠作為頂端商人,一貫政治經濟嗅覺靈敏,他是否已經預料到未來的政治動向和經濟前途了?
李嘉誠家族長期壟斷著香港電力、通訊等基礎領域,「李嘉誠,名副其實,香港就是李家的城。」一名小學生在作文中戲稱香港其實是李嘉誠的「李家城」。李嘉誠也因此受到了指摘,但他當然不是因為香港人不願看到其壟斷才轉戰歐洲的,這其中有著利益的追逐,也有著政治的考量。
吳敬璉批評,中國目前行政幹預的廣泛存在和國有經濟對制高點的控制已經愈發尖銳,中國已經到了一個如果不全面地推進各項改革就會引發嚴重經濟和政治問題的一個關鍵歷史機遇和關節點上。
內地的政商環境急劇惡化,迫使有選擇的企業火速逃離。而李嘉誠作為港商,同時撤資內地和香港也有港府的因素,部分市場人士解讀為是向香港回歸後惡化的商業環境,以及特首梁振英表示不滿。再者,李嘉誠商業帝國的轉移何嘗不是狙擊政治對手的利器。
李嘉誠曾給自己定下八字戒律「少出風頭,不談政治」,事實上,懂得「不談政治」的人,才是最懂政商的。李嘉誠對於政商關係的領悟,值得內地企業家們學習。
點石成金 - 石鏡泉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