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樓語 - 陳東岳 2013年9月6日
即市新聞
06/09/2013 14:50
《香港樓語-陳東嶽》論長策會諮詢文件
《香港樓語》長策會公布諮詢文件,建議未來十年建屋供應目標為47萬個單位,即平均每
年4﹒7萬單位,比97年的「八萬五」溫和,特區政府再次提出建屋指標,是從審視基本需求
角度去考慮,而為未來定下供應目標。每年4﹒7萬這個數字僅是帶引出問題的嚴重性,作為長
遠房屋策略,應該提出有何良策去解決更根本的問題。
*是否支持六管齊下*
眾所周知,現時房屋問題源於供求失衡,或許亦可歸咎特區政府早期沒有著力開發土地,現
時最大的難題是如何取得足夠可供建屋的土地,另外,本港建築人力短缺及高齡化,亦局限了建
屋的能力及效率,甚至推高建築成本,這些問題或許都不是長策會討論範圍之內,但不代表不存
在,如果不能解決「地」荒及人力問題,十年建屋指標只是空談,能否達標仍是懸而未決。
港人更應該議論的,是面對未來龐大建屋需求,是否應該加大力度,支持港府較早時推出的
六管齊下,增加可供利用土地資源。觀察社會對「新界東北」及維港外填海等開發土地計劃,支
持及反對的聲音都有,既然長策會確立了未來10年的房屋需求基線,希望市民大眾從香港整體
房屋需求考慮,對各項開發土地計劃給予更多的支持。有人認為應該收緊新到港人士數目,藉以
降低房屋需求,但筆者要指出,削減甚至停止每天因家庭團聚等理由到港人士,做法不人道,修
訂這方面政策影響深遠。
*私樓與居屋的關聯*
撇開能否取得足夠用地及人力問題,長策會建議公私樓供應比例為6:4,筆者認同這個比
例合乎公眾期望建較多公營單位,但對私樓部分有保留。每年建4﹒7萬單位,四成私樓即是
1﹒88萬個,私人發展商隨行就市,購地及推盤受市場情況所影響,真正每年私樓供應按市場
狀況而有所變化,沒法保證每年有多少個單位推出應市。政府每年推5000個居屋單位,發展
商對限呎、限量的項目興趣或轉淡,中小型單位的新增供應或減少。居屋與私樓市場的中小型單
位環節重疊,可能存在互相競爭,每年推5000個居屋單位,約等於私樓市場供應目標1﹒8
8萬個單位的四分之一;經驗告訴我們,當私樓市道活躍時,推居屋可紓緩市場需求的壓力,但
當面臨市道變化,私樓市道萎縮的時候,持續推居屋就會對私樓市場做成衝擊。
*?房發牌忌操之過急*
長策會建議規管樓宇分間單位(?房),設登記制度,及以過渡性住房安置?房戶。這不是
一項簡單任務,筆者認為不宜操之過急;應該正視?房戶是社會基層住屋需求部分,扶貧委員會
提出發放現金援助證明沒有漠視他們的存在。現時很多?房都不符法例要求,要改善至符合規定
才發牌,將來正規?房數量肯定不會太多但租金必高。不符法例要求或因各種理由無法改善至獲
得發牌的?房數量大,政府強硬取締須面對龐大工作量,況且?房是低收入人士逼不得已的窩居
,他們的選擇不多,面臨政府強硬取締,只有搬至面積更細的合法?房或搬遷至暫未被取締的其
他?房甚至工廈?房。
要強硬管制?房,先決條件是政府能夠提供足夠數量的廉租替代住房;簡單的說,即是先解
決出租公屋的供應。長策會提出以過渡性住房安置?房戶,這又引伸出另一個問題,在市區如何
找到可建過度性住房的用地?如果找到的話,何以不用來建公屋?敢問長策會有何對策?在未能
有效解決地荒之前,或許對?房應該採取相對容忍態度,這是沒有更佳選擇中的選擇。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副主席及註冊專業測量師(產業測量)陳東嶽》
返回新聞主頁
香港樓語 - 陳東岳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