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樓語 - 陳東岳 2014年3月7日
即市新聞
07/03/2014 16:35
《香港樓語-陳東嶽》「陸港共贏」的可行方法
《香港樓語》「陸港矛盾」最近成為熱門話題,有港人發起在遊客區驅趕遊客,內地有網民
指港人忘恩負義,忘記了當年因沙氏襲港,中央開放個人遊計劃,讓內地遊客帶旺香港旅遊消費
。讓我們看看具體情況,試找出「陸港共贏」的可行方法。
*香港承受的壓力*
大部分香港人是內地到港人士的第一代或第二代,無論怎樣,其實都源於國內,中港兩地同
胞,血濃於水,何以演變成近期的中港矛盾?有人歸咎於自由行計劃過放過速,可以簽注到港的
內地城市由2007年1月起的三年半之內,由四個開放到四十九個。事後孔明,事實上這個開
放速度,低估了內地遊客到港的增長量對本地社會所做成的沖擊,當時有內地官員早已表明,擔
心香港是否承受得來。
看看以下數字,就可以知道目前香港在這方面承受的壓力如何巨大,2013年東南亞國家
或地區接待外來旅客數目,台灣800萬,日本1000萬,泰國2670萬,新加坡1550
萬,馬來西亞2500萬,而香港是5430萬!注意上述國家或地區在地理及城市規模上都比
香港大!香港全境只得1100多平方公里,當中四成為郊野公園,香港700多萬本地人口,
其日常生活和大量訪港旅客,就擠在本來面積不算大而街道不算寬趟的港島、九龍和新市鎮市區
,簡單比對一下數字,就可以想像得到,香港市區購物熱點和交通系統現時承受?如何龐大的壓
力。
*如何分流堪探討*
香港市區規模受制於過去百多年來的發展和分散的業權,根本無法擴大增容,交通運輸系統
亦一樣,當年的設計最高承載量,沒有預計到如今天所面對的客流量。市區擠逼和運輸系統超負
荷,讓大家看見超過飽和的狀態。
5000多萬訪港旅客中,七成半是內地人,當中65%為自由行人士,筆者肯定內地旅客
對香港的價值和重要性,但的確內地人士到香港購物,已由以前的購買名牌商品擴展到日常用品
如奶粉及藥品等,港府的「限奶令」政策,對港人來說是保障本地嬰兒的奶粉供應,但卻引起內
地人士的反感。面對如此形勢,筆者贊同中港兩地應展開研究,該如何採取分流紓緩措施,在不
減少內地旅客到港的大前提下,在簽注旅客到港時,可考慮規範其到港的月份,中央統籌把40
多個內地城市所簽注到港的個人遊旅客,平均攤分到不同月份,避免過度集中於比如「黃金周」
所出現的逼爆現象。在擠逼情況未獲紓緩之前,不要再添加可簽注城市。
*宜忍讓寬待旅客*
港府可以做的事,就是盡快把旅遊購物區分流到新界區和各邊境口岸,目前很多新界港鐵站
或有空間加建站頭上蓋,以及在各個口岸加設購物及旅客設施,就地紓緩到港旅客,尤其是購買
日常用品,讓他們購物後便返回內地,此舉亦可減低對運輸系統的負荷。內地人士到港購物,是
對港貨有信心,這是香港的商機,應該正面處理。長遠來說,必須在新界區就近各口岸及新發展
區,加設足夠質量的旅遊購物及酒店設施,才可以收到分流的效果。
以目前的擠塞情況,易做成人擠人甚至遊客之間的互相磨擦,演化成本地市區治安管理的問
題、旅遊服務水平下降以及整體對外形象的損害。港人應該理解旅遊業對香港的重要性,採取忍
讓態度寬待到港旅客,港府在這方面亦宜對市民多做教育工作。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副主席及註冊專業測量師(產業測量)陳東嶽》
返回新聞主頁
香港樓語 - 陳東岳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