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 - 王冠一 2014年5月23日
能源合作 意義非凡 2014-05-23
於歐美聯手加強制裁的緊張時刻,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一行變得格外吸睛。無論於政治姿態上,還是經濟利益,他亦不負眾望所歸,打出「中國牌」成功扭轉俄國孤立無援的形勢。
訪華期間,普京多次強調,目前中俄兩國關係是處於「歷史最好時期」,接續發表了「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進入新階段」的聯合聲明。外交之外,也談及雙邊合作與實際經濟利益,包括落實兩國的天然氣合約。
早於普京第一個總統任期內(2004年末),中石油已經與俄方薩哈林投資,就供氣項目簽框架協議。到2009年,兩國再決定修建天然氣管,但其後由於價格問題未有共識,俄方要求輸往中國的氣價必須高於輸歐氣價;然而,以中國國情來看,根本不可能支付如此高昂的價格。談判拖延多年仍了無成果。
近年頁岩氣開採技術發展飛躍,國際氣價因而有所下降;中國亦注意到國際氣價走勢,進而計劃改革氣價制度,緩緩提升外購天然氣的合約價格。加上,歐美夾擊迫虎跳牆,中俄集合天時地利人和之勢,終不枉普京此行。
於行程尾段,中俄兩國宣布增強能源合作。中國石油和俄羅斯天然氣公司簽了《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同時,兩國簽署《中俄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備忘錄》,將會沿中俄東線建管道,新建管道連接「黑河─北京─上海」,長約3060公里。
根據合同,俄羅斯從2018年起通過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向中國供氣,輸氣量將逐年增長,最終達到每年380億立方米,為期30年。普京透露,天然氣價格將與原油以及石油產品的市場價格掛鉤。有分析指,以總額4000億美元的合同計算,售予中國的天然氣價約每千立方米350美元左右,較輸歐氣價(380美元)低。
對於俄國來說,這份互利經濟合同意義非同凡響。既率先去除烏克蘭的減價要脅,又能平衡政治風險。由於烏克蘭作為歐洲與俄羅斯的輸氣管中轉站,故多次要求俄國降氣價,當時普京「肉隨砧板上」,不得不答應。不過,現時多了一位大客,烏國的要脅未必奏效。
再者,與中國達成的天然氣合約(約佔對歐輸氣量的3分之1),能有效穩定俄國出口收入。相信俄國將來會把天然氣業務重心轉往亞洲,減少對歐洲倚賴。普京更明言,最多可向亞洲輸出最多1300億立方米天然氣。換句話說,就是可以把目前輸往歐洲的天然氣量,全數賣給亞洲國家。
至於中國,本來由土庫曼等中亞國家入口的氣價(平均200美元)更具吸引力,但這些國家的天然氣項目前期投入金額龐大,輸送成本亦較高。相對之下,中俄合約之中,中國的投資成本相對較小。中方只需負責建設中國境內輸氣管道和儲氣庫等配套設施便可,而俄方會負責氣田開發、天然氣處理廠和建設俄國境內管道。
更重要的是,中亞加上俄國的燃氣,能夠多方保障中國的能源供應。作為全球第三大天然氣消費國,在環保的大趨勢下,中國於未來數年對燃氣的需求估計每年增加10%,以支持經濟增長。故此,穩定能源供應,茲事體大。
王冠一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