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4年5月23日 星期五

雷鳴天下 - 雷鼎鳴 2014年5月23日

雷鳴天下 - 雷鼎鳴 2014年5月23日

互聯網激化社會對立?


互聯網為獲取資訊降低成本,不少網民可獲得話語權,為自己觀點辯護。

香港社會似有對立激化的趨勢。我過去曾多次說過,在兩極化對立的社會中,民主制度不易有效運作,愈是把社會推向兩極化,便愈是在挖民主的牆腳。但為甚麼兩極化會出現?

造成兩極化的原因很多,美國一位著名的法學與政治學家孫士坦(Cass Sunstein),在他仍在芝大法學院任教時便曾說過,互聯網的出現是造成意識形態分化相互隔離的元兇之一。他認為有不少人都只有興趣取有利自己政治立場的信息,其他的則拒絕閱讀或聆聽,長期下來,這些人都會變得閉目塞聽,而互聯網則助長了這趨勢,網民可選擇性地只讀自己喜歡讀的,反之,在日常生活及傳統媒體中,此現象沒有這麼嚴重,大家都較易接觸到不同觀點的資訊。

直接溝通 分隔排斥更嚴重
以研究傳媒而聞名今年剛獲得克拉克獎章(Clark Medal)芝大經濟教授詹茲考(Matthew Gentzkow)對上述說法並不認同。克拉克獎章在經濟學界地位崇高,與諾貝爾獎可比肩,所以詹茲考所言便帶上了分量。他用了很龐大的數據庫,把各種媒體(包括互聯網、報紙、電台、電視等等)所報道的新聞與評論分類,看看每個媒體有多少百分比的立場是保守派還是自由派的,又把讀者各自宣稱的立場分為保守派,中間派或自由派,然後刪除中間派,只剩保守、自由兩派,再找出他們上網時各自會到甚麼網站、讀報時讀甚麼報紙等,然後算出了一系列有參考價值的結果。他發現,網民上網時,不論其自身意識形態為何,大多不會只到符合他立場的網站,保守派的讀者自然到訪保守派的網站比到訪自由派的網站較為頻密,但分別其實不是很大,自由派的讀者也大致如是。這與保守派只肯讀保守派言論,自由派只讀自由派,此一印象,大相徑庭,詹茲考因此認為孫士坦的擔憂並不足患。

誑言不上刑 激發分化觀點
詹茲考不但分析過上網的數據,也把其他獲取資訊的途徑也研究過,他發現美國傳統報章所造成的意識形態分隔比互聯網更嚴重。讀保守派報章的人較不願意付錢買自由派報章,反之亦然。至於分隔最嚴重的,倒是人與人間的直接溝通,保守派喜歡與「自己友」交換意見,自由派一樣如此,在社交網站中,此種現象也一樣存在。

從詹茲考的實證研究我們可知,互聯網本身並不會使網民只願得到符合自己立場的資訊,孫士坦的憂慮並不成立。不過,詹茲考的結果也不是不可質疑。沒錯,一個自由派在上網時很可能也順便到保守派的地盤去,反正上網幾乎都不用付費,與花錢多買一份報章不同。但他們到訪敵對的網站,是否等於他們能吸納並消化別人提供的資訊及分析?我對此信心不大。對已經變成激進分子的人而言,他們更感興趣的是找尋反面材料,甚至只是斷章取義地用別人的片言隻語來樹立自己的正確性及對方的錯誤,就算找不到可利用的材料,多讀敵人的言論也可起到使自己「火遮眼」從而更加強自己信念的作用。

按此推論,互聯網為獲取資訊降低了成本,不見得會使網民變得孤陋寡聞,但假如社會中早已因其他原因而變得兩極化,互聯網也有可能把網民更加激化。互聯網的一個特點是大家發表意見時大都隱姓埋名,胡說八道也不用負上責任。但美國與香港也有點差別,在美國誹謗罪可使犯者輸掉身家,在香港則懲罰十分輕微。在互聯網中互罵不講理由的,香港可能比美國更嚴重,此等活動自然有助於分化人民,最後的結果仍是對民主不利。要判斷某些人是否支持民主,還是扯著紅旗反紅旗,最好的準則還是看看他們是否樂於冷靜理性分析問題。

(本欄逢周一、五刊登)
雷鳴天下 - 雷鼎鳴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