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新談 - 彭偉新 2015年11月23日
【股市新談】內地證券商亦愈來愈難做? (彭偉新)
筆者於上一篇文中所紓發的牢騷並非「無病呻吟」,而是反映出本港證券業的環境一點也不好過,尤其是在取消了最低傭金制度後,券商可以與客戶「協商」收取傭金的水平,又甚至不收傭金,令到整個行業的發展一下子被推往走向極低毛利的不歸路。尤其是在過去
幾年,一些財力較差的本地華資經紀,在營運成本高,而且收入大幅倒退的環境下,無耐地選擇靜悄悄地離開行業。即使部份可以維持到營運的中型券商,亦需要大削人手及大減資本性開支,令到最後仍然留守行業內的券商也大嘆「難捱」。雖然,港交所在過去的10年間不停引入多種的投資產品,不過,港交所由於主要以推產品為目標,而不理會市場是否有該需求,因此,港交所對於推動行業的真正作用非常有限。
過去一年,內地券商未有面對太大的經營問題,尤其是內地A股市場的成交額龐大,尤其是在市況壯旺的時間,每日的成交額可以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因此,即使內地共有超過100家的證券商,其每日平均成交額亦可以達到100億元人民幣,因此,在「山大斬埋有柴」下,即使所收取的傭金比率非常之少,假設只有0.01%,亦可以收到100萬的傭金收入一天,一年則最少可以收到2.2億元人民幣的收入。相比內地,香港每日成交額可能只有平均700億港元,以及按10月底市場上合共有509名開業券商計算,每個券商每日的平均成交額只有1.37億港元,如果以每單交易只收取0.01%的交易金額作為傭金的話,每日的收入只有1.37萬港元,一年則最少可以收到302萬港元。兩個數字一比較,便可以知道在香港經營證券行是多困難。
雖然本港券商市場的經營是如此困難,但仍然有很多的內地券商來港經營,尤其是內地首五大的證券商已全面在港「插旗」,而且亦很積極地搶佔本地市場,相信為的並不是在本港賺取傭金收入。特別是內地經營的毛利遠較本港為高,所投入的資金在內地市場可以賺取的收入及投資回報均遠較本地市場為高。按照合理的經營邏輯,那還需要在香港「插旗」。有人以「陰謀論」指出,內地證券商用以本傷人的方法,去消滅香港本地的證券商及外資,然後便可以獨大。雖然這種想法不無原因,但當然也無法證實,不過,筆者反而相信內地券商到香港「插旗」,主要是香港市場也是內地投資者所喜好的市場,也是在財富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市場,所以,內地券商才願意冒著要虧本的可能性而在香港股票市場中作出參。
雖然內地股市的成交額龐大,令到內地券商根本上可以毋須涉足香港股市,不過,風光的背後亦隱藏著不少的「殺機」,就如周一國泰君安(1788)突然公佈其管理層與集團主席失去聯絡,而原因亦未有公佈,只指出現時集團的運作一切順利,未有任何問題。雖然國君安指出主席失聯不會影響集團的運作,不過,有誰能夠作出保證呢?而內地的券商最大的風險是集團本身要依靠個人的關係,而且很多時都需要關係才拿到較好的項目。
而周一在內地證券時報中,銀河證券副總裁朱永強先生發表言論指出,內地大大小小的100多家券商中,將要有80%倒閉,主要是因為內地的券商正步港股的後塵,因為內證券商正直接與銀行及保險公司進行競爭。雖然現時內地的證券市場仍然有較大的交投,因此,他們仍然可以繼續生存下去。不過,如果內地股市一旦回吐,並重返熊市的話,相信內地的券商便要進行合併或削減成本。又甚至到最後更要悄然離場。特別是內地使用互聯網的程度比香港為普及,因此,券商可以大幅減價以吸引客戶,不過,當一旦啟動該路線以減價來吸引客戶的話,便很難可以走回頭路。所以,若果內地券商股一旦以減價去「刺激」客戶的交易的話,即使內地日均成交額仍然達到一萬億元人民幣也好,也應該要小心看待其前景。
京華山一研究部主管
股市新談 - 彭偉新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