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6年1月18日 星期一

穩增長 百萬倉 - 張兆聰 2016年1月18日

穩增長 百萬倉 - 張兆聰 2016年1月18日


張兆聰 [昔日新聞]
》 張兆聰﹕續大手減倉 轉買中電 (2016/01/18)
張兆聰﹕續大手減倉 轉買中電
2016年1月18日
【明報專訊】總結全周,恒指累計跌932點或4.6%,國指跌609點或6.9%,兩市全無防守力可言,本倉則跌3.45%。上周股匯不

穩,對外資來說是大忌,會嚴重影響其對該市場的信心。結果,雖然人行以強力幹預作為回應,一舉把「淡友」挾爆,但以市?來看,外資顯然對這些人為的事更加反感,離岸市場拆息一回復正常,匯價立即再跌;A股和H股攜手跳水式下跌,A股更由去年底高位跌逾20%步入技術性熊市;就連港匯亦因套利熱錢離場而直撲7.8水平。筆者上周指應該100%持有現金的策略,暫時很正確,本周還是再減持股票比重。







沒投資價值 炒無可炒
本倉成立了3年多的時間,印象中好像還是第一次恒指倒跌。3年下來得不償失,即使計及股息都只有微利。大家都說磚頭更保值,而在股市中,10個玩家9個輸錢,是一個騙人的遊戲。這句說話大部分時間是對的,但當樓市確認見頂後,最終跌勢通常都不遜股市的,新聞報道很多屋苑的樓價,已較2015年最高位跌去達20%,就算是中原領先指數,至今也從高位跌了8.5%,並且有愈跌愈急之勢。很多想上車的眼見樓價調整幅度大而心急置業,個別屋苑成交量也回升,但樓市周期以年計,高位跌20%其實只是很輕微。

筆者並不是想說題外話,只是希望以樓市大周期已轉、寧等莫急,呼籲大家在股市也別輕言博反彈。筆者自身已有很多個月沒持有股票,百萬倉也很久沒有買貨,這不是要強調筆者的眼光,坦白說也沒有,真的有識之士應早於去年中或第3季已全面撤退了甚至逢高做淡了,但既然要符合穩增長,也總得有些基本因素。過去3至6個月做實業的全都欠佳,只有講故事的、憧憬注資、換老闆的殼股等還有些炒作,要買貨亦無從入手。有時候,當你發現揀無可揀,或許這個市場就已不具備投資價值,簡單一點,就是熊市。

外資鐵了心離場
港股經歷了長達13年的牛市,其間見證了中國經濟的騰飛,由最初級的輕工業為主,到現在所有行業皆產能過剩,別的國家需要20年、30年才能完成的任務,內地僅花10多年就達成了。不得不稱讚其效率,但當中隱藏了的問題自然更多。解決得了嗎?天曉得,但就新領導人上台至今的表現,外資顯然沒有信心,這兩個星期更可說是信心崩潰了,基本上不問價拋售。你可以說這是非理性,但外資就是主宰市?的單一最大力量,市跌兼港匯創1986年以來最大的兩日跌幅,外資是鐵了心離場,等中國解決了經濟問題後再說吧,結果就是超賣再超賣,但反彈卻完全乏力。

熊市博反彈危險
大家都知現已步入熊市,各有不同的定義、形容、部署。坊間主流仍是從博反彈的角度來分析,這當然並無不可,但實際上有如牛市時逢高做淡,不一定自殺,但卻不值博,至少筆者印象中,建華七年時,沒有多少人靠博反彈能獲利。對於普羅大眾,應該是降低回報期望,低至中單位數字已不俗,中電(0002)是一個可以的選擇,儘管面對2018年利潤管制協議再檢討,但現價已部分反映了准許回報率下調至6%至8%的下限預期。這兩年提供4%的股息率,又不用面對通縮風險,是優質的防守性股份。

本周會沽出聯想(0992)、北控水務(0371)和光國(0257),買入500股中電(0002)

明報記者
[張兆聰 穩增長百萬倉]
相關新聞內容 [更多]
穩增長 百萬倉 - 張兆聰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