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永青 am730C觀點 2013年4月19日
C觀點 - 施永青
外判與國際分工
(2013年04月19日)
【am730專欄】勞工組織對外判模式深惡痛絕,覺得這是剝削工人的極至手段。明明是在賺大錢的企業,只要把部分工序外判。就可以推卸它對基層員工的社會責任。外判往往令基層工人難以衡量創造出來的價值,因而沒法爭取自己應得的勞動報酬。
大企業利用外判商之間的競爭,往往可以促使一些外判商以低於成本的價錢來接生意。這不是天方夜譚,有些外判商為了與大企業建立夥伴關係,會願意蝕頭賺尾,希望大企業嘗試過他們的服務後,以後會願意付「物有所值」的價錢。
在這種策略下,外判商自己也是以虧損的模式經營,他們哪有條件善待自己的員工?此之所以外判模式普及後,基層工人的待遇每下愈況。這種情況在公營機構外判工作時尤為明顯。
在外判工作剛開始流行的時候,很多香港人並沒有意識到它可以有這麼大的遺害,在報章上還經常可以看到推介外判模式的文章。譬如Dell的零庫存,不用自己買原料生產的模式,就備受推崇。其實,Dell的高效益只不過是藉自己的品牌,把風險推給外判商吧了。至今,我們商學院裏的老師,仍在興致勃勃地向學生講外判的優勝競爭力;而投資專家則一樣樂於予外判成功的公司更高的評分,積極向股民推薦這些公司的股票。
在這種大環境下,香港人自然一方面罵富士康刻薄工人,搞到工人要跳樓;但另一面又欣賞喬布斯,爭著買蘋果的新產品;覺得蘋果能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實在了不起。香港人忘記了,蘋果其實也是靠外判賺錢;一部iPhone售600多元美金,蘋果給外判商的生產費可能不足30元,這叫外判商如何善待工人?
現實是全球的大企業都在積極增加外判的比重。他們把勞力密集與汙染性高的工種,盡量外判給發展中國家去做,以便盡量提升自己的利潤;卻反過來批評發展中國家對工人不人道,還指控發展中國家汙染環境,其實他們才是罪魁禍首。
透過外判式的國際分工,發達國家無需建立殖民地,一樣可以盡用全球的廉價勞動力,令自己國家的人民免受通脹之苦。與此同時,他們還可以把自己擁有的品牌與知識產權拿到世界各處去換錢,接近做無本生意。
為此,他們制訂出種種價值理念與遊戲規則,並在輿論上予以配合,在學術研究上予以支持,必要時甚至會出動武力予以維護,以保障全球化的國際分工不會被破壞。
因此,香港的碼頭工人最多只能爭取到高一點的工資,卻無法動搖外判的法制框架。這牽涉大國的利益,不容香港工人說了算。究竟哪種工作該有較高的增值,話語權仍操控在大企業手裏。按照市場不容改變的遊戲規則,工人想改善自己的生活,與其罷工,不如嘗試掌握一些被列作更高增值的技能,找份更有前景的工作。
上一篇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