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財經 - 胡孟青 2014年4月17日
談財經 - 胡孟青
眼前風險格鬥未來機遇
2014年04月17日
內地上月進出口數字均遜預期。(資料圖片)
十星期以來,中資股首次再錄得資金淨流入,全周有逾5億美元資金淨流入買盤,就已令港股、離岸中資及內地A股一周表現名列三甲,跑贏區內。整個區內市場資金流入進一步增加,從環球層面計,更是上周全球少數市場有錢流入的市場,難道股市返來了?資金再度鍾情區內?
內地暫時是市況短期上升的催化因素:數據疲弱,經濟要有政策保底;滬港通互聯互通,又被認為會釋放兩地市場價值。後者正面影響是長遠性,大戶投資者近年眼光短視、及聚焦於追逐政策為主,觸發他們短線樂觀,並進一步加碼買貨,還要視乎短期會否有政策出台。
無疑,上周的進出口數據差勁,跌幅之大令經濟師意外,但別忘記去年同期有水分數據的高基數效應影響,更重要是,以環比計,內地進口鐵礦石及銅的數量,按月分別上升一成及兩成以上,在在反映中國仍然有所謂經濟周期性回暖的出現,還奢望有大規模刺激?算了吧!!
滬港雙向直通車的出現,是打亂市場走勢,更打亂市場評估市況方向的考慮因素。其實若撇除甚麼差價、甚麼中資常規操作策略、或特定消息股的話,我們是否可以簡簡單單用廣東道購物模式,作為滬港打通之後的考慮策略部署?問一問,內地旅客必到的地方?是廣東道。他們到廣東道最多是買甚麼?品牌是也。有品牌,而本港又獨有的,斷估會有部分內地長線投資者喜愛。既然如此,這就是真真正正的釋放價值,扭轉單邊盲目追捧新經濟的市場狂熱現象。
中港股市來之不易的大好形勢,卻迎來美股的持續下跌,形同我們做節慶祝,彼邦卻即時報以噓聲,何其巧合也。納指技術上步入熊市區,當地科網及生物科技股持續受壓,主流解釋是估值過高,貴絕全球,但亦有說多間對沖基金早前大量好倉遭重創,只因過分向新經濟傾斜。高盛抵讚,老早就認定美股高危,尤其是市盈率實在超出合理範圍。該行的最新意見指,現市況標普18倍市盈率,較2000年的25倍還有距離,大跌未必會,但增長及動力型股份可能已經見頂,大家不妨參考。
老實說,中港基本因素未必是外界估計的差,而且內地當局屢有調節預期手段,但投資者不能忽略外圍情況。相比外圍大市場,區內以至中港是僅僅屬於大市場的一小部分而已。美元遠出預期的走弱、債息不升反跌都反映市場已形成一股避險情緒,對機構大戶來說,匯、債較安全,而股票短炒策略成為主流。更不能忽略的是,日圓走勢跟預期出入頗大,若日圓回復升勢,甚至升穿100水平,所構成的拆倉風險或需留意。
回首頁
談財經 - 胡孟青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