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新談 - 彭偉新 2015年2月4日
港交所上市委員會,你們看好雨傘業前景嗎?
新股市場沉靜了一整個月後,今日又再有新股進行集資。而今次進行招股的股份為集成傘業(1027),保薦人、全球協調人及聯席賬簿管理人及聯席牽頭經辦人均是由中國平安證券(香港)代理,而集團的「賣點」是夠便宜,以每股不超過1.60港元的招股價,以及2014年的未經審核的每股盈利0.15港元計算,2014年的預測市盈率應該不超過10.7倍。另外,強勁的本土銷售增長,以及毛利率擴大的憧憬,亦是另一「賣點」,尤其是筆者根據集成傘業的業績紀錄,計算出集團2014年首10個月的銷售增長較2013年同期上升1.77倍,而集團在本地及海外市場的毛利率,亦於2014年首10個月上升1.7至2個百份點。如果單以該數據來看的話,集成傘業的整體前景應該是無可限量。
雖然按上市條例來看,集成傘業的確已滿足了上市的必須條件,當中包括了足夠的股東基礎、三年的盈利紀錄,以及所以的文書工作,當然亦已經過了港交所的上市委員會審議及批准,才能開始進行招股,不過,筆者經常會有這樣的疑問,真的是有足夠的文件支持,便可以讓企業上市向公眾集資的嗎?而企業的業務持續性,以及未來的發展狀況真的不需要考慮的嗎?而筆者提出該等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近幾年來,的確有愈來愈多的企業透過上市去向公眾投資者取得第一筆資金,之後便不思進取並令到業績出現明顯的倒退,最後在取得上市地位後1年,當大股東的禁售期一到,便馬上把股權出售,不單止取回成本,更分分鐘從賣殼活動中獲利幾億,而原本相信集團會好好做生意的投資者,則成為了幫手托起股價的「幫兇」。而市場上的確有太多的相關案例,用不著筆者去舉例。
而筆者今次覺得「勞氣」的原因是,集成傘業的會計報計任誰去看,也不會覺得前景會有多少,尤其是集團現時的市場大致上分為本土市場及海外市場,過去幾年海外市場的銷售平均佔80%以上,而本土市場則平均只佔一成多,雖然是海外市場,但毛利率只稍為高於本土市場1個百份點左右,所以,粗略來看,兩個市場基本上是無明顯的分別。
但值得留意的是,集團在2014年首10個月的整體銷售額達到1.25億元人民幣,相比2013年同期的4,509萬元人民幣,升幅足足達到1.77倍。而同期海外的銷售額只由3.75億元人民幣升至3.99億元人民幣,升幅只有6.4%。筆者翻查內地數據,2014年全國平均降雨量636.1毫米,略多於常年的629.9毫米不足1%,不過,相比2013年全國平均降雨量653.4毫米來說,則下降了2.64%。而單純從本土市場雨傘的銷售額增長,相對內地降雨量的變化來看,兩者互不相符下,數據的確令年費解。
筆者作為分析員,在編寫報告時是要遵守相關的證券條例外,亦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去約束分析員,就是一些連自己也不信服的原因,便一定不能用作股份的推介原因。而筆者也很有興趣知道,相關的規定不知道是否也適用於港交所的上市委員會,在審批公司的上市申請時的規定呢?如果他們也受到該規定約束去審批出集成傘業的上市申請的話,他們必定對於雨傘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足滿信心,否則,單看集團的銷售數據,也應該知道整體盈利主要是由政府的退稅所組成,而主業所帶來的盈利只有限。又若果他們根本無必要理會公司的前景及發展的話,其實只需要一些文職人員在集齊相關法律文件及賬目報表後,便由上市科總監確認,即可以批出上市地位,則整個上市委員會的成員根本無必要由各類的專家所組成。
京華山一研究部主管
股市新談 - 彭偉新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