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鳴天下 - 雷鼎鳴 2015年4月24日
假如政改不能通過
政府有關政改的第二輪諮詢報告公布後,我通過Wisenews找來各報社評一看,發現只有一份報章的社評仍是堅持反對「袋住先」,政府的輿論戰似乎在初階段稍勝。但中央或特區政府若以為這次政改能順利通過,則將會大失所望。我雖然希望通過政改,但認為不會通過的機會大於95%,各方
宜對未來局面如何收拾及早準備。
平情而論,這份報告有優點也有缺點。在提委會選出候選人的程序上,政府花了不少心思,例如不記名投票,容許最多10人入閘,而在出閘時每名提委可投N票等,在理論上可容許泛民出閘。但缺點也是明顯的。首先是數學上有問題,報告說「制度上可容許最少有5名和最多10名參選名額」。最多10名沒有錯,但最少5名卻使人不知有何所據。根據設計,在入閘階段,提委會推薦票的總數是1,200,每名參選人最多准獲240人推薦,但要120人支持才可入閘,倘若提委支持的人分散,完全有可能沒有一人或只有兩、三人得到入閘所需的120票,所以下限不可能是5人。政府應對此細節澄清。
泛民主派態度僵化
更大的問題是提委會的組成並無比過去增加民主成分,例如漁農界為何能有六十個議席?我是其中成員的十三學者一向認為,增加提委會的民主成分並無違反8.31決議。政府的回應是此種修訂可通過將來的本地立法進行,換言之,政府也同意,改善提委會的民主成分並無違反8.31決議。但為甚麼政府現在不能這樣做呢?我看完全是泛民議員自己造成的結果。泛民議員的態度很清楚,就算增加了提委會的民主成分,他們也會否決,既然如此,政府若一動提委會的成分,立時便要失去漁農界代表的票,而又不能從泛民處得票,政府如何敢走這一步?
泛民此種僵化及不願討價還價的態度,由來已久。他們拋出的「理據」,是「袋住先」等於「袋一世」,但他們從來沒有站得住的理據去說明為甚麼現在不袋,將來便有更好的可袋。顯而易見,政改通不過,香港的管治會出現動盪,港人是最大的輸家,但對政客來說,港人是否損失,對他們根本無關痛癢,正如「佔中」一役所顯示,他們對挾持港人利益以圖要脅中央政府這一手段,不會有所猶豫。但現在更大的障礙在於他們根本不想香港出現一人一票的普選。我多月前已指出,特首若有一、二百萬票以上的支持,能使香港恢復元氣的行政主導才能重現,只得一、二萬票的議員便沒有足夠政治能量去阻撓合理的施政,某些議員所慣用的伎倆也會完全失效,這是他們對普選行政長官「葉公好龍」心態的根本來源,政府要打動他們無異與虎謀皮。
泛民議員實質上並不認同「兩個認可」的概念,即特首要得港人認可及中央認可。但在實際政治操作上,你要把中央是否認可視若無睹,當然是既不符合《基本法》也不符合港人利益。假若政改通不過,中央有甚麼牌可打呢?首先要注意的是香港就算出現大亂,甚至陸沉,對中國的影響其實很少,其中造成的經濟損失,單以每年的GDP來算,一、兩個星期便可追回,其他城市也可取代香港大部分的經濟活動。因此之故,既然泛民能對中央起到的壓力有限,中央政府有幾招容易可出。
主動權始終在中央手中
第一招是下屆把政改重新啟動,但對8.31決議根本不會改動。第二招是行政長官根據《基本法》解散立法會,再重新啟動政改,解散立法會可以是今屆可以是下屆,主動權操在當時的特首手中。第三是政改不再推動,2047年以後再算。第四是若香港動亂,可根據《基本法》把內地法律引入香港,但在此之前,可減少對香港經濟的某些倚賴,以減低對內地的衝擊。
是否打這些牌或打甚麼牌?甚麼時間打?主動權全操在中央與特區政府手上。例如,在決定是否再啟動政改時,必會計算清楚到時在立法會夠不夠票。泛民在下次選舉中,損失部分議席的機會極大,更何況立法會可在「適當」時間被解散重選,所以若現在不「袋住先」,再圖將來的優化方案,最終只能得兩結果:一是將來才再袋基本上相同的方案,二是2047年前也沒有東西可袋,香港經濟卻急促萎縮。
(本欄逢周五刊登)
雷鳴天下 - 雷鼎鳴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