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心直說 - 胡孟青 2015年6月15日
青心直說:跌市少了理由
■大時代結局,跌市少了個理由。 電視圖片
區內為首的新興市場,上周錄得的資金外流規模,高達逾92億美元,為2008年以來最多、或歷來第二多。區內的確有資金外流,不然的話,區內貨幣又怎會弱勢持續。肯定,走資規模以金額計是多,但某程度上,既是基於多年以來有大量資
金流入所致,亦與涉及新增很多跟區內指數表現掛鈎ETF有關。
眾所周知,大量資金近年是透過ETF流入區內,而近期流出的資金亦幾乎過半數與ETF有關。以中資股為例,上周資金淨流出規模是多於70億美元,金額破紀錄,跟區內其他市場一樣,外流同樣以ETF為主。金額是驚人,更何況創走資紀錄,但我們亦不能忽略,過往幾年內涉及中國股票的ETF新產品實在增加得太多,故不適宜對破紀錄走資金額,有太憂慮的解讀。
中證監管理風險
貨幣、債券的表現,無疑是負面消息充斥,惟滙市、債市本應是資金、利率及信貸表現的指標,而股市最受影響的,根本是經濟與企業盈利。
可是,自從中央銀行印發大量資金、遊資氾濫底下,所有事情都幾乎要混為一談,難各自分辨好與壞。
兩三年前,投資者擔心美國啟動貨幣政策正常化要加息,同樣是兩三年前,希臘債務危機不斷發酵,令市場每隔一段時間又怕得要死;更甚是,二十多年前的秋官效應持續,令鄭少秋亦成為了外資大行及基金的關注人物,影響力有時更勝財金官員。幸好,大時代結局,跌市少了個理由,惟故事帶出的主旨,此時此刻,更應認真細味。
內地股市一如慣例,幾乎甚麼消息都可以不斷循環再用,極其環保,到底是熾熱行情提升戰意及想像力,抑或是市場已屆自圓其說、自欺欺人的地步呢?中證監上周五宣佈容許兩融展期,即到期後可在有條件下再續期。明顯地,市場又會將之視作重大利好消息理解,惟忽略當中可能附帶兩融餘額嚴控,以及背後的風險管理意義。
兩融餘額已經超過2.2萬億元,內地股市好些個股隨時是數百、或千倍升幅計,一旦市況再稍有調整,同時間兩融到期的話,連鎖衝擊必然極之震撼。從這個角度理解,中證監的做法基本上是風險管理,為潛在市況震盪預先設下一些緩衝地帶而已。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
青心直說 - 胡孟青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