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6年6月7日 星期二

林行止分享 2016年6月7日

林行止分享 2016年6月7日

辦報之志景行止  亡港之音哀以思│遊清源│社評

《蘋果日報》大縮版,港聞及經濟兩疊變一疊,令人想起「英雄低首」;娛樂及副刊也二合為一,令人想起「美女白頭」。而轉型為網媒又早發未至、時不我予,則令筆者想起《信報》創辦人林行止在二十二年前的一些寄語──既寄小記者,更寄大編輯。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

能至,心仍嚮往之,是以妄動,穿越時空,借林行止的舊語,寄所有關心香港新聞自由的新知。

講求智性 尋找理路
一九九四年七月三日,《信報》二十一周年報慶,林行止在該報的〈政經短評〉,以〈傳媒的功能  業界的角色〉為題,談論《信報》對新聞報道與評論的取捨原則。當時,《信報》風華正茂,林先生揮斥方遒,無懼香港前途後過渡期那隻愈伸愈長的黑手。二十二年過去,依舊縈繞心頭。

林先生強調:
「我們報道和評論新聞的原則並非以取悅個別讀者為標的,不管是權傾天下的個人、財雄勢大的企業、社團、政黨或政府,我們都無意遷就他們的喜惡;本報刊出的是講求智性、尋找理路的資訊,而不論讀者喜歡與否,只要符合前述二宗旨,我們都會發表。如果刊出的新聞和評論帶來令人歡欣鼓舞的後果,我們固然樂於分享這種情緒;但假如新聞和評論傳達的是令人痛心憂慮的訊息,將之發表正是我們須盡的義務,即使有人為此而不快,我們也不會迴避。」

這,就是林先生念念不忘、不斷重申,辦報旨在「獨立」而非「中立」的又一有力解說。

這,卻談何容易?
尤其在一個反智的年代,更難!
更何況,活在一個反智的年代,是知識分子莫大的悲哀!

這,惟有說,盡其在我!
說到底,小子何敢讓焉?
記者,你的名字是「寂寞」!
關於新聞機構的「宿命」,林先生是這樣說的:

「無論在極權國家或自由社會,傳媒都是一門特殊行業。在極權國家,傳媒的責任不在發掘新聞、客觀報道、獨立評論,而是充當禦用宣傳機器,因此傳媒工作者是黨棍官僚;在自由社會,唯有甘於寂寞並擇善固執至不近人情的人,才能避免轉化為公關而有可能成為稱職的新聞工作者!」

而今問題是,這個自由社會愈來愈似會被吸進極權國家的「黑洞」中,而愈來愈多新聞工作者也愈來愈似公關,甚至與黨棍官僚只有一步之遙。

而今仍在堅持的新聞工作者,雖然未至於「兩間餘一卒」,但有時也難免「荷戟獨徬徨」。

而今可以做的是,我們繼續堅持,你們繼續支持;我們繼續疾書,你們繼續捐輸;我們繼續相依,你們繼續相濡。如此,大家才可能衝破障礙,香港才可能有不可能的未來。



林行止分享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www.post85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