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授論經濟 - 蘇偉文 2014年3月27日
口紅效應
經濟學上有一個叫「口紅效應」的現象,指在經濟不景氣時,人們會因財富收縮而削減奢侈品的消費,改以購買較便宜的類似產品。首先發現口紅效應是在一九三十年代的大蕭條,當時化妝品銷情因經濟不景而異常慘淡,可是愛美是人的天性,女士還是對化妝品有需求的慾望,只是昂貴的化妝品負擔不起,因而購買力便轉向便宜的口紅,形成經濟環境差時,口紅的鎖路反過來上升。
其實與其說口紅效應是經濟現象,不如說是一種消費者行為,因為口紅不是關乎生與死的必需品,口紅在經濟環境差時,人們越是覺得要花少錢但又可帶來消費的喜悅,只是口紅效應描述的是人在「手緊」時的消費行為改變。除了上世紀三十年代美國因經濟蕭條而口紅大賣之外,在一九九零年代的經濟不景氣時,美國的口紅市場也曾經大收旺場,至於近年經濟不景的台灣,在今年一、二月時口紅也熱賣,有的報導說期間口紅銷售量增加了四成多,台灣有媒體甚至以「口紅經濟發威」來作標題,可見這個口紅效應是如何深入民心。
口紅效應是容易讓人理解,但不少經濟學家對口紅效應的準確度卻不以為然,因為口紅的售價不高,要從口紅價格準確預測經濟變化,就欠缺嚴謹和可靠的數據來作分析。
除了口紅之外,也有其他物品被認為可以在淡市中銷情看悄。在八、九十年代,人們不像今天會在網上觀看電影、視頻,當經濟環境不佳時,人們沒多餘錢在外面消遣娛樂,結果租借錄影帶(那個年代錄像光碟還沒出現)的生意大旺,理由是只要一人租借了一卷錄影帶,便可以一家人一同觀看,甚至是可以在歸還前借與其他人觀看,真的是一人消費而多人享受,所帶出來的也是一種經濟不景氣時的消費模式。
世界是向前進步的,以前經濟不景時熱賣的物品,可能在今天已給淘汰了,但經濟景氣自有循環,每個經濟低谷時也會有熱賣的產品,對生意人來說,每個經濟循環都可以是危中有機的。
蘇教授論經濟 - 蘇偉文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