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超專欄 2015年9月29日
曹仁超:旺市勿估頂
今天在港交所(00388)上市的企業五花八門,代表不同行業,行業性盛衰已成為主流,早已取代整體經濟盛衰周期。「炒股不炒市」,個別發展才是主力,投資者不用太花心思在恒指的起跌上(在4000點內上上落落)。
1994年之前,香港股市升降主要受經濟盛衰周期交替所影響。經濟繁榮期各行
各業皆受惠,一旦出現衰退,各行各業無一幸免,因此牛市、熊市十分重要。
1994年起香港進入Stock-picker"s Market,揀股的重要性漸浮現,與經濟起落周期並存。即個別股份除了受牛、熊市影響外,個別行業盛衰愈來愈重要(例如報業利潤率自1994年開始走下坡;1997年起不少紅籌股地位漸由國企股取代;2000年科網股熱潮又帶來了狂炒科網股黃金時期;2007年國企股高價至今不少再無法重見)。
經過20年Stock-picker"s Market與經濟盛衰周期(俗稱牛、熊市)並存後,2010年10月起Stock-picker"s Market甚至超越經濟盛衰周期,影響力漸成為主流!以恒指為例,由2010年最高近25000點至今約26000點,上升約4%,但個別股份在過去5年表現其實榮辱互見,例如彙控(00005)由2010年最高93元回落,周五更跌穿70元,跌幅超過25%;反之電能實業(00006)由2010年43元曾升至83元, 上升超過93%;新鴻基地產(00016)期內差不多原地踏步,由140元跌至130元,跑輸恒指;銀河娛樂(00027)由2元升至83元又回落到35元左右;騰訊(00700)由30元(拆細後)升至171元,上升近5倍。即2010年10月起,牛、熊市影響力漸降,個別股份表現才重要。
決定股價最重要因素是PEG(市盈率相對純利增長比率);即一間企業每年純利升幅(G)若只有10%或以下,P⁄E只值12倍左右。如果純利升幅(G)上升到15%或以上,P⁄E可見18倍;純利升幅(G)達到25%或以上的話P⁄E可見25倍甚至更高。一旦純利不升(或回落),P⁄E可跌至8倍或以下。
上述因素形成高增長股(例如純利升幅達25%)股價可以愈升愈有,當純利出現倒退,P⁄E由25倍以上跌至8倍以下
曹仁超專欄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