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多面睇 - 李兆波 2013年4月5日
專業資格較讀Master安全
上文我指出讀Master不是不好,但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與其讀Master,不如考慮一個專業資格。我指的專業資格是有相關的法例去監管的,如醫生、律師、會計師、工程師等。這些專業不容易考取,供應有所限制下對事業及職業的穩定性較有保障。
可是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當醫生,在香港,至2011年底有12 818名醫生、2 215名牙醫、9 230名中醫(包括表列及註冊中醫)。其他的專業人數為如下: 41 310名護士(包括註冊及登記護士)、4 655名助產士、2 050名藥劑師、154名脊醫、2 340名物理治療師等。香港現有7 149名執業律師;證監會的持牌人有近4萬名;註冊會計師(包括執業會計師) 32 636名、保險代理34,836名,還有約19,000名地產代理及17,000名社工。工程方面更多元化,包括土木工程、結構工程、屋宇裝備、電機、機械、輪機、造船及化工,以及電子工程。單是測量方面也涉及產業測量、建築測量、土地測量等不同範疇。
想成為專業人士,除了是能力及興趣外,最重要是自己會否在此行業發展及此行業的前景,這包括供與求。供應的多少關乎專業試的難度,而需求則與必須與否有關。舉例說:有病便要看醫生,因此醫療服務是必須的。社會服務卻不是人人都必要,因此回報有異。只要某專業是僧多粥少,長線的回報會不錯。
近年有些專業也如日圓般走量化寬鬆,即是把專業試的合格率增加,便有更多的學生成為學生會員,久而久之,只是收會費也是不錯的業務。但更多的是量緊,即是把門檻提高,令更多人不會在短時間畢業及得到專業資格,於是現時的會員特別是經驗豐富的便可以多賺一筆,正面的說是要提高水準,負面的卻是年輕人很難入行。
掌握了數據後,行行出狀元,專業有入門要求,越是難得到的越值錢,像香港的資深大律師,人數只有86人,收入自然水漲船高。專科醫生的情況也是一樣。
讀不讀Master也好,考一個專業資格會令你的職業生涯更穩如泰山。
理財多面睇 - 李兆波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