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6年3月7日 星期一

圓方集 - 張宗永 2016年3月7日

圓方集 - 張宗永 2016年3月7日


圓方集:繁簡體字之爭


■早前有傳政府會在小學推行簡體字,引起社會激烈的反應。 資料圖片



如果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反共,另一種是擁(或媚)共;如果世界上只有兩種事情,一種是政府路線,另一種是反政府路線;那麼,法官的工作便輕鬆得多,我們這班寫評論的也可以提早告老歸田。我覺得近日鬧得火熱

的繁簡字之爭和之前「一地兩檢」問題一樣,撇除政治有色眼鏡,很容易得出一個中間路線的理智答案。

繁體字變藝術感婉惜
早前,有傳聞政府會在小學推行簡體字,雖然教育局澄清這只是謠傳,但社會反應已很激烈。我覺得提出這意見的人和提倡「普教中」般,不離庸人自擾、好心做壞事或擦鞋,在目前的政治環境提出這意見,既不通民情復沒有政治智慧。

我對中國文字有一種迷戀,很自然偏愛繁體字。我家孩子啟蒙時,我給他們買一本幼兒版的說文解字,解釋中文字的來源和結構,我自己讀後,也感趣味盎然。我也是名報人容若先生的忠實讀者,很喜歡看他寫的嶺南文化、香港報業歴史和中國文字的演變,容先生是堅決反對簡體字的。我愛好書法,但並不覺得沒了繁體字,中國書法便會在世上消失。正如今天已很少人用隸書溝通,但隸書仍被不少人視為習字的進階。如硬性規定日常生活獨推簡體字,繁體字便會如篆書隸書般,走進藝術的高閣,這很可惜。

但我既不抗拒簡體字,更不抗拒簡體字書,畢竟今天大部份的中文創作都是通過簡體字進行。我對兩岸三地的中文是有看法的:大陸的報紙被共產黨的八股文章漬得太久,言詞空泛,10個字寫得完的事情,往往用上30、40個字,悶!

台灣的中文撇除日語的影響,根底相對仍比較厚和乾淨。香港坊間的文字,近年引入不少大陸用語——其實文字受異地影響正常不過,那天我寫文章不用「甘廼廸」而用「肯尼地」,遭我的一位年輕本土派朋友非議,其實洋名中譯隨著祖國崛起,越來越以普通話主導是全球趨勢。

簡體字始於五四運動
簡體字不是共產黨發明,歷史上,漢字既有繁化簡,亦有簡化繁,後者是因為社會經濟發達,人的活動越來越多元化,要用更多的字去描繪日常生活。中國近代的簡體字運動,可追溯到1920年,五四運動先鋒錢玄同在《新青年》月刊發表《減省漢字筆畫底提議》,提出8種方法推行簡體字,得到胡適等人支持。中共統治大陸後,1956年國務院全體會議通過「漢字簡化方案」,是今天我們看到的簡體字基礎,當時目的是減低文盲。

早些時候,看了漢學大師周策縱教授(1916-2007)的文章《中國語文改革與教學芻議——特論簡化字問題》*,周教授的文章詳細分析簡化漢字的原則和應該避免的缺失,談得很深入,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原文。周認為科技對文字的演變有深遠影響,過往曾因用打字機打中文太不方便,有人提倡將中文全面拉丁化,改為拼音。近年電腦普及,中文輸入法亦有長速發展,已很少人再提這意見。文字是活的,今天我們看到的簡體字不合理處甚多,例如肖蕭字不分,乾幹都是幹,但種種缺憾,不是不可以改的。

早前無線電視J5台新聞報道用簡體字幕,惹來超過1萬人向廣管局投訴。無線電視普通話新聞報道的對象是大陸觀眾,用簡體字無可厚非。其實繁簡之辯無須處處與政治掛鈎,文字的美與不美更為重要。

*註:《周策縱文集》。商務印書局。2010年12月。

張宗永
思博資本高級合夥人兼亞太區總裁
本欄逢周一刊出

張宗永
圓方集 - 張宗永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