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石成金 - 石鏡泉 2014年4月25日
精神病 不可怕
本報一直有個校園版,其中通識科是頗受老師和學生好評,近日有以下一篇文章供學生們討論:
本港精神科有憂患
行醫近30年的註冊醫生西醫黃偉忠被指於2009年至2012年間,不當或在未有足夠判斷下,處方危險藥物「十字架」予三名化名為H、K及C的病人,被醫務委員會裁定判停牌兩年。
個案:3分鐘開藥
H的父親作供時指,兒子現年24歲,黃醫生在兒子求診的3年間,每次診症僅花3分鐘,每15日便處方30粒藥,H服食後失眠及變得暴躁,試過在街傷人。H有告之他,但黃醫生如常開藥。於是,H父向其他醫生查詢,才驚覺兒子獲處方的藥是俗稱「十字架」的Rohypnol。
Rohypnol是一種鎮定劑,對某些人卻會產生激烈行為。有服食者會在停止使用一至兩周後出現頭痛、肌肉痠痛、幻覺、抽搐,甚至顫抖的情況。
32歲的K亦表示黃醫生沒仔細觀察便開藥,令他的毒癮加深得難以自控,無法正常上班。現年23歲的C亦自稱服藥後神志不清,失眠病況從無改善。
醫患病例低於世衞建議
有專家就指,一般情況每個診症需花15分鐘,數分鐘的確過短,令這事看上來很過分。不過,事實上有時醫生根本應付不來。根據政府的資料,至2012年底,合共有278名精神專科醫生註冊在本港執業,與本地人口的比率約是0.39:10,000,遠低於世衞所建議的比率(1:10,000)。據香港精神科醫學院估計,香港20年後精神科醫生對市民的比例仍未能達到世衞標準。
公立醫院的問題可謂更加嚴峻,每年最少有20萬人尋求醫院管理局提供的精神科專科服務,但醫院管理局只聘有約330名精神科醫生,平均每名醫生需要負責診治最少約600人。
思考問題:1.被停牌的醫生有哪兩項失誤?2.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事件帶出哪些關乎公共衞生的問題?
要答第一條思考題,不難,要答第二條思考題就認真,認真難,試想想:
⑴高永文會怎答?
⑵前數年為港府撰寫「哈佛醫療報告」的人會怎答?
⑶你又會怎答?
不少人的答案是:本港精神科專科醫生不足,其與港人口比率只約0.39:10,000,遠低於世衞的建議1:10,000。這是很典型的哈佛醫療報告式答案,要增加醫生培訓、增加醫療經費。事實上,財爺曾俊華就有擔心本港的財政,會被種種的醫療、教育、福利等支出所拖垮。
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不是光增加醫生,而是也著手法減少病人又將如何?或謂,?,神經起上來,就神經啦,怎可以唔神經?講這話的人就真有點神經,黃帝內經就有講述:治病於未病。如何治精神病(或其他病)於未病?這得要從中醫理論講起,而這又得要先從圖一講起。
要講到大家明圖一,起碼講一年,筆者亦無這功力,反正大家只想「防病」,可暫不必深究圖一,轉看圖二便是;圖二是德建身心療法的基本理論,這是個基於少林寺南院永化堂傳下來的禪武醫學所發展出來的,要詳細知道,請到各大書局買由陳瑞燕教授編著的《禪武醫學》書,此書剛出版,已於上周登上了商務書局的十大暢銷書榜的第四位。
要防病 得靠自己
這本書除了介紹禪武醫學的淵源外,亦有介紹到一些醫療手段、心法、案例等,是值得大家看看。
就算你百分百肯定自己冇神經病,但可有食慾不振、情緒低落、睡眠不好等等?只要你有各種各樣的似病非病的懨悶感覺,這本書都可以教到你一些讓你「放心」的方法,因為德建身心療法已於2007年起,在中大陳瑞燕教授和一些各院校,醫院的成員做過有成績的臨床研究,其中有些方法,如「飲食改善」,你定有所得。因為陳瑞燕教授的研究室於2007年開始研究少林醫學對情緒、智慧及身體健康的效用,研究組成員包括來自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教育學院、葵湧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及河南省嵩山禪武醫研究院的教授、醫生、心理學家及腦電分析員等專家,研究結果已在美國的學術期刊發表,也曾在美國幾所學府包括哈佛大學及密芝根大學等作專題講學。研究的項目主要分為基礎研究內養功的腦內反應。臨床研究則是以探討德建身心療法對行為與認知障礙、情緒病患及/或身體疾病等問題的療效為目的。研究對象包括患有自閉症的兒童、癲癇症患者、抑鬱症患者,以及較常呈現身心健康問題的社區中年人士及長者。研究員運用標準化的臨床腦功能測試工具、身心健康問卷,以及腦電波測量儀器,以評核治療前後的大腦功能水平、身心健康素質及大腦活躍度改善情況。
研究方法是科學化的,因不科學化不足以服眾。該書亦列出不少治療案例,大家看該書便知,你個人或親友有沒有相關的病徵,看書後對號入座便是。
六祖出走時曾講述:「迷時師渡,悟時自渡」,病時當然要找醫生,但要防病,得靠自己,「自渡」,人人能「自渡」,病患者必少,醫生需求亦可少,這是筆者回答上文第二條問題的答案。
大家能自渡,防病,是對自己健康和荷包的最好投資。如果不識自渡,就算炒股賺過千萬,但神經緊張、醫藥費又用上千萬時,又之何如?買本書,了解下,及時自救賺千萬,才可袋千萬,不然只是混吉而矣!
點石成金 - 石鏡泉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