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永青 am730C觀點 2014年4月1日
C觀點 - 施永青
從海怡補選看政壇角力
2014年04月01日
陳家珮當選後在區內謝票。(資料圖片)
原屬民主黨的海怡西區議員馮煒光,因加入政府工作,需辭去區議會議席,導致海怡西需要中途單區搞補選,令這個本來不足掛齒的議席,變成政黨角力的焦點。
選舉結果出人意表。代表民主黨的單仲偕,身為立法會議員,紆尊降貴去選區議員,竟然得票最少,只有920票,比人民力量的袁彌明的1,082票還要少162票。
在2011年的海怡西區議會選舉中,民主黨的馮煒光有1,906票,而人民力量的林雨陽卻只有182票。民主黨的得票比人民力量多10倍有多。民主黨今次為何會招致滑鐵盧呢?
有人認為:這與民主黨在2012年政改方案立場有關;並認為激進民主派更能贏得市民支持,而與中方妥協的將為市民唾棄。
這種分析把先後出現的事情視作因果關係,實在把問題看得過度簡單。激進派對區議會選舉結果的取態上,可謂自相矛盾,輸打贏要。
激進派在區議會的選舉中歷來成績甚差,以梁國雄出戰的觀塘區為例,他只有973票,而他的對手葉國謙卻有2,723票,幾乎是他的三倍。激進派當時的解釋是區議會的選舉與立法會的選舉不一樣,市民關心的不是政治議題,而是真正能夠落實到地區的具體服務。因此,梁國雄輸給葉國謙不應被視作梁國雄的政治主張不為市民所支持。但今天袁彌明只是贏了少少,就立刻把勝利視作政治主張上的勝利;事實真是如此嗎?
社會的事情是非常複雜的,同一個時間都會有大小不同的因素在起作用,而且會互為影響。沒有人可以知道,民主黨是輸在當年政改方案的妥協上,還是輸在何俊仁在立法會瀏覽艷照上;而人民力量之所以能夠得票較多(非勝出),亦可能只是因為袁彌明的照片比單仲偕好看罷了。如果人民力量今次繼續由林雨陽參選,後果一定不一樣。因此,對於選舉結果,我們不宜用單一事件,就作出線性邏輯上的推論。其實,今次海怡西區議會的議席之事,並非只有單仲偕與袁彌明參選,真正勝出的是新民黨的陳家珮。只是陳家珮勝出的政治象徵意義並不為某些編採人員所喜,所以在報道時下意識地被冷落罷了。
陳家珮名不見經傳,回流返港才四年,空降海怡西參選,純以個人而言,手上籌碼不多,主要靠新民黨在背後支持。而新民黨的政治立場則相對保守,既不贊成佔中,又不贊成公民提名;如果市民連單仲偕也唾棄,沒有理由不唾棄陳家珮。
但現實是陳家珮得票最多,合共2,021票,比單仲偕與袁彌明的得票加起來還要多。這不代表市民都支持新民黨的政治立場,但把人民力量的政治立場視作更有市民支持,就更加缺乏說服力。比較可以接受的說法,是激進民主派的出現,已導致泛民陣線的分裂。民主黨作為泛民中的最大黨,已失去領導地位;非泛民的溫和派則坐收漁人之利。
回首頁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