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石成金 - 石鏡泉 2015年4月17日
香港金融新地位(二)
香港有甚麼優勢去打造未來的金融新地位?陳鳳翔續寫如下:
2.香港優勢配合與離岸中心形勢
國家授予離岸中心。香港參與人民幣業務始於1993年,六千現鈔可攜帶出境;十年後的沙士疫情下中央給予「自由行」救港,2004年創建人民幣清算行以處理由此產生的人民幣,兌換、存
款、匯率和銀行卡四種銀行業務奠下基石;2007年點心債面世吸納人民幣遊資;2008年貿易試點放寬經常帳項的外匯管制;2011年十二五規劃寫下「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這正式名份;2012年底容許資本項下以RQFII額度的越境投資;2013年進一步於「前海」試行資本項下的兩地貸款,更多的不同試驗區和自貿區開拓跨地「相向資金池」;2014年底「滬港通」股票南北開航。
成人民幣離岸衍生品中心
自行打造名牌品店。然而,芸芸開發的人民幣業務中,影響至為深遠的是2013年中出台的CNH-HIBOR--香港人民幣「銀行同業拆息」。有了這個定價,人民幣離岸衍生品全面鋪開,包括浮息貸款和票據、利率掉期、交叉貨幣掉期、利率期貨和期權等等近百金融產品,均是全球首創。而各類金融產品,用家或炒家來自全球各地,貫通各個金融中心。
環球水漲香港船高。另一因素,歸功於香港人民幣「即時支付結算系統」(RTGS),去年再度升級,提供每天20.5小時不夜天服務,確保了香港環球優勢。數字顯示,香港清算額(人民幣8,000億元)竟可接近整個香港資金池(約萬億人民幣)的份額,也就是說每天整個人民幣存量可易手一次。這驕人成就有賴環球人民幣業務的冒升,大量的人民幣金融工具交易,也都以香港為主要交收點。
由此說明,香港能取得佳績,本身也需作出重要的配合,發揮既有優點:
香港擁有高度自由的國際金融市場。香港這個國際城市,擁有良好的自由度名聲:資本無管制自由進出、外匯無限額自由兌換、資訊高速自由傳閱、法律下人人平等競爭等。金融中心指數中全球排名第三(2015年3月),國際級的大型銀行七成在港設分行、股票交易所的新股集資全球排名第二、外滙交易中心排名第五、資本市場債券融資中心。
服務業及創新業是強項
香港服務產業及創新產業都是強項。細閱數據,本港四大經濟支柱包括貿易及物流業(佔GDP的23.9%),金融業(16.5%)、專業服務及其他生產性服務(12.4%)和旅遊業(5%)。然而,還有另一大類別是香港文化、創意產業、創新及科技產業等,佔香港GDP約6%,高於旅遊業。這說明香港強項還包括創新能力,按《2014全球創新指數報告》的排名,香港超越以色列,成為唯一躋身首10名內的中國城市(報告由美康奈爾大學、歐洲工商管理學院、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聯合發布)。
香港具備懂國情及擁有人脈的人才(這一點比較少人注意和認同)。雖然不是所有港人都擁有這強項,也不需要全部港人「同質化」,但一定數量的人才已足以協助拓展內地市場。因為今天的「香港人」,包括來自1980年撤銷「即捕即解」或「抵壘政策」前的內地人士、海外留學後的「海龜」、新一代的富豪移民,在港畢業後的實習新一代,內地企業的香港員工(工作簽證或臨時身份證的專才)等等。加上多年來北上發展者(17.5萬長駐、7萬「北飄族」),人才為數不少。
香港高度競爭環境可配合內地市場。香港另一特色是中小企業數量龐大,佔上九成多比重。就算國外或內地人士開立公司,數天至一周便可,費用少至二千港元。中小企營商靈活,在港享受低惠稅率,大多數港人專業、樸實、苦幹,習慣關注風險,是配合內地發展浩瀚市場的最佳夥伴。所以內地人士來港參與中小企行列,建立面向海外的橋頭堡,或相反設立開發研究中心再面向內地市等,皆向藉此享用人民幣跨境業機遇。
概括而言,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鄰接魅力無窮的內地市場,利用其優點,發揮了支持國家讓人民幣國際化機遇,分享中國人中國夢。
努力轉型 深化產業拓展
三、結合相對的理論基礎分析
回顧國內外及香港形勢後,再套用學術理論和歷史經驗來分析,探討今後的發展趨勢。
歐洲美元離岸中心先行者勝。世界上首個成功的貨幣離岸中心是倫敦,歐洲美元(Euro Dollar)本身就是美元,它的市場有本土的美國,也有離岸的倫敦,倫敦便是美元的離岸中心。它的成功,追溯至二次戰後形成的世界局勢,當中三大理由包括歐洲重建需要美元資金;六十年代美國和蘇聯冷戰促使美元於離岸調動;美國的監管及稅收難與倫敦媲美。
倫敦深化離岸中心地位(1986年),推出銀行同業拆息(LIBOR),每天公布連美國也沒有的美元利率定價,拓展無數美元衍生工具,全球LIBOR金融產品涉及金額高達350萬億美元,約等於十七個中國的存款(120萬億元人民幣)。雖然新加坡(1988年)和香港都拓展相近似的離岸「亞洲美元」,並推出USD-SIBOR和HKD-HIBOR,然而,先行者勝,倫敦離岸中心地位毫不動搖。
回到香港,這裏是首個離岸中心最先推出人民幣CNH-HIBOR,各類商業及衍生品皆以此定價為參考。時間愈長,慣性愈穩,香港已取得「先行者勝」這苗頭。參照歐洲美元的發展,往後就算中國落實「資本項目可兌換」,全面人民幣外匯管制解除,香港仍可望保持這個離岸中心排名最前位置。
經濟增長的第四產業與創新。經濟增長的理論由無數經濟學家分析過,教父級的著名學者包括亞當·史斯密(Adam Smith)1776年的「國富論」、凱恩斯(Keynes)1936年的《通論》,指出經濟增長來自⑴天然資源等條件、⑵勞動力(人力資本)和⑶資金(資本)這些基本因素;而另一經濟學派熊彼特(J. A. Schumpeter)1912年的《經濟發展理論》補充了⑷科技創新同樣重要。
事實上,經濟增長統計劃分了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百年前的香港便屬於第一產業的漁港;六十年代的塑膠花、製衣等加工是第二產業;三十多年前轉型為金融、旅遊等第三服務業。附圖可見,歐洲的發展更早,工業革命出現於約160年前,今天早已被第三產業所取代。這些歷史說明?業轉型是必然的,中國正走著其他地方走過的路。
「經濟新常態」引領未來發展
再往前看,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技術等等創新科技的革命,第四的信息產業正在出現,他將會把人類經濟增長模式再度改寫。那個國家搶先掌握這個機遇,她將可望領導世界,帶領全球。
今天國家倡議「經濟新常態」將正式把中國導向第三產業和第四產業,而美國矽谷更被認同是培植多個領導潮流創新龍頭企業的根源地,兩國應該都邁往正確方向。
美國舊金山灣區見矽谷創新。世界上最著名的「灣區」(The Bay Area)是「舊金山灣區」(San Francisco Bay Area),人均收入最高的美國地區之一,以矽谷為中心。矽谷則是全球高科技工業園區的頭號代表,著名創新科技公司包括了谷歌、雅虎、微軟、蘋果電腦、英特爾、甲骨文、Facebook等等。早於1930年代,史丹佛大學便鼓勵學生以創投基金創業,做就了今天的惠普公司。大學建立研究園區推動創新,今天灣區內屹立了包括史丹福大學和加州大學的四個世界級的研究型大學,五個國家級研究實驗室等。
灣區除了交通便利外,四季如春、氣候宜人,擁有優美度假勝地。這裏是無數頂尖大學畢業生的嚮往之地,他們充滿了夢想,來到這裏創立自己的事業。大量的印度裔和華裔移民滙聚灣區,不少創業公司由他們創立,最著名的便有雅虎創辦人楊致遠先生。
創新樂園的成功,包涵了多個因素,舊金山灣區擁有的,「港澳大灣區」也具備不少,如澳門早已是度假勝地、香港擁有世界級排名的大專院校,連同廣東都屬於四季如春,加上前述的資訊自由、人才滙聚,但願「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中國最成功的高科技工業園區。
概括而言,上述的理論和個案包括了歐洲美元、第四產業和創新科技、舊金山灣區個案這三方面,根據這些相關分析,對評估和預測香港離岸中心未來發展有以下看法。
把握「一帶一路」的金融機遇
四、前景及角色的評語和觀點
1.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未來趨勢
三月底公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願景與行動》),更多中央的具體想法可從中挖掘而用作判斷未來人民幣離岸市場的趨勢。
一帶一路讓人民幣由「走出去」至「走進去」。「一帶一路」倡議與世界大規模的國家合作發展,兩大板塊(「發達的歐洲經濟圈」和「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伸展至東北亞、中亞、南亞、東南亞、以觸及北美。涉及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民心相通、資金融通等等多方位互聯互通。可以想像,跟十年前人民幣「走出去」已出現了方向性的轉變,那個時候沒有明確目的地,而這次人民幣是有目標的「走進去」,於全球大部分土壤遍地開花,人民幣業務全面落地。
一帶一路讓人民幣改革由沿邊省市擴散全國。配合向外互聯互通,一帶一路的《願景與行動》鈎劃了不同角色予全國大多數地方,如18大省市(西北、東北、西南、沿海)及港澳台、15港口、近20省會、5城市群、多個經濟或試驗區(長三角、珠三角、海峽西岸、環渤海經濟區、北部灣經濟區、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等等,詳見附圖。細心分析,近乎全國完全鋪開了這次運動,歷史上這樣鋪天蓋地而又細化的安排極為少見。就算不在沿海或邊境直接與外聯通,也打造多個「內陸開放型高地」。實際上就是號召全國內外聯動,改革創新,發展市場。人民幣在全球國際化,境內那又容許不按市場化來運作呢?由此推想,前景頗為樂觀,十三億人民的共同努力,人民幣的國際業務將可高速倍增。
一帶一路讓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更蓬勃興旺。按前章分析,香港作為人民幣的首個離岸人民幣中心,她的角色是可以長青的。當一帶一路把人民幣國際化升溫,全球使用人民幣的量只會更快地增長。就算今年「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以至往後完全放開外滙管制,歐洲美元發展歷程已可說明,香港的角色仍可保持。所以,一帶一路的倡議事實上也進一步強化香港這離岸中心角色,甚至加快讓香港成為全球人民幣離岸「中心的中心」。
一帶一路倡議大灣區提升香港離岸中心思維。香港長綫發展所面對的一些困擾,包括地方空間不足、發展速度緩慢等等,那都是「對焦」鎖定單一焦點的思維。「舊金山灣區」的矽谷、英國的「倫敦金融城」都有周邊配套以助成功發展,按《願景與行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長遠願景便可重調「焦點」,關注較廣畫面,可處理和部署的還有「大深圳」、「珠三角」、「廣東自貿區」等等。那裏不止面積廣濶,更擁有最大海港群、空港群,大灣區經濟總量超過1.4萬億美元。通過分工合作,體現相對優勢,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與倫敦金融中心才可升級比拼。
發揮多元文化經驗及優勢
2.香港在亞投行AIIB的角色:
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已啟動的工作便是亞投行AIIB(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從三個基本發展階段已可了解香港當中的角色:
發揮香港資本市場的投融資專業。成立亞投行後的第一階段工作,將包括籌集資金。這類型國際多邊組織的資金分別來自⑴成員國股本、⑵賺取的利息回報、⑶於國際金融市場集資。針對最後一項的融資市場,不容置疑肯定首選在中國,而中國的國際金融市場便是香港這個城市,香港將可獲得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勢。
亞投行的工作是向需要國家進行貸款,幫助基礎設施的建設,所以它需聘用大量的國際貸款專家,包括律師、會計師、銀行家、測量師、各類型項目的分析專業人士等。安排的方法也包括外判協議,而香港滙聚了大量的國際業務專業人士,故又可望從中得益。
發揮香港服務業及多元文化經驗。亞投行基礎建設的設施聯通之後,緊接而來的是貿易暢通、政策溝通、文化相通。香港四十多年來的服務業經驗,包括金融、旅遊、貿易、物流等等都可被考慮利用。尤其一些國家有更嚴格要求的標準,通過香港的超然角色,可望產生中介人的奇妙效果。而香港多元文化的長期融合,亦可補充國家一些不太方便環節緩衝。
香港應盡快掌握機遇,落實豁免或削減企業在港進行財資活動的稅收,向一路一帶國家推廣香港「企業財資中心」(Corporate Treasury Centre)形象,發揮香港的金融中心。尤其本港的金融監管具國際高度認可水平,有於某些情況協助化解美國為主的嚴僅要求。
最後,對今天的發言作全面的綜合總結。
人民幣國際化符大多數國家需要
人民幣國際化是絕大多數國家的共同需要,藉此改變現今國際標準的諸多老化問題。人民幣「走出去」發展至一帶一路的「走進去」已是不能逆轉的事實!人民幣愈國際化,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的業務愈強勁,「中心的中心」將成新方向。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的新思維願景,香港發揮其金融中心和務實的、專業的人才優勢,與周邊地區互補共?。香港應全力拓展「企業財資中心」,這將可進一步強化「資產管理中心」和「人民幣離岸業務中心」的地位。
「經濟新思維」將捨棄製造業,發展第三產業的服務業,再超英趕美地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第四信息產業。雖然理念已升越西方工業國的現有境界,然而,學術上指出創新涉及大量的顛覆性或破壞性風險(Disruptive),對社會衝擊也大,到底如何減低風險而爭取最大的成功率,這將需要多加重視,也希望強調「風險為本」的香港金融監管可助這方面的探討和發展。
以上是我對《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發展狀況與未來趨勢,香港在AIIB的角色》的觀點,多謝聆聽!
以上只能節錄陳鳳翔分享的部分內容。
點石成金 - 石鏡泉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