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3年2月17日 星期日

趣遊樓市 - 脫苦海 2013年2月17日

趣遊樓市 - 脫苦海 2013年2月17日

既怕讀錯書,更怕入錯行
前文以統計數據分析樓市,都收到不少網友的回應,當中有認為似講社會現象,多過似講樓市。以筆者之見,樓市是社會的縮影,要宏觀地了解樓市,自然也要考慮社會因素,比如現在樓價如此之高,究竟是不是合理現象?不過筆者也說過有些人買不起樓,是將個人問題講成社會問題,例如早年有醫生律師情侶,認為買不到中環似樣的住宅,就是一個社會問題。

回歸以來有一個社會現象被人忽略,就是專業「Mac Job化」,莫講政府醫生仲辛苦過做零售,律師也要為客愁(不信可以問陳淑莊),會計師、工程師、教師這些職業都已經不再令人欣羨。正如前文所引資料,「經理及行政級人」的收入比「專業人員」高12.7%。當然很多管理人員都持有專業資格,所以就算讀完專業資格,都要攀上管理階層:唯有讀書高之餘,還是要力爭上遊。

那麼「學歷高了,卻沒有在薪酬上反映出來」又是否事實?先看看過去二十年各種學歷的收入變化情況:



就算低教育程度人口,收入也升得多過整體數字,學位課程更大大跑贏大市,那些教育程度表現最差?偏就是副學位課程,過去五年只增加3.0%,過去十年更下跌了31.3%!排尾二是文憑/證書課程,雖然過去五年增加了17.4%,但過去十年下跌了25.0%。似乎又暗合電視節目的講法,原因何在?



低學歷人口越來越少,二十年來下跌了46.6%,相反高學歷人口上升了2.2倍,學位課程更增加了3.25倍。前者解釋了低學歷人口收入跑贏大市的原因,後者數目增加而收入也有一定的增長,反映教育提升生產力,抵銷了供應增加的不利因素。而中級教育程度的中學及預科,雖然人口的增幅低於整體,但一來不似低學歷人口般買少見少,二來又未能配合經濟轉型,結果收入裹足不前。

那麼又怎樣解釋「學歷高了,卻沒有在薪酬上反映出來」?事實上大學學位畢業,收入在過去都增長較快,反而是文憑、證書及副學位,由於在過去十年「教育大躍進」之下大增1.4倍,卻又未有足夠的時間向上爬,加上M型社會的高不成低不就,結果當然是收入跑輸大市。

回應前文有關不同行業收入的分別,人口普查使用不同的行業分類,以前使用「香港標準行業分類1.0及1.1版,2011年是2.0版,沒有過去數據以作比較,不過可以用2011年數據比較:



即使將金融業分割出來,收入中位數也不比做IT、公務員、教師或醫療人員多很多,而做地產、專業及商用服務業,收入中位數也只是一萬多一點吧!可見「香港經濟傾向金融地產」之說,至少在收入上說不過去。

那麼又是甚麼支持超高樓價?筆者看到的是行業內收入分佈固然不均,相同職位不同行業分佈也很不平均,結果是出現大面積的高薪打工仔。比如同是做會計師,在建造業中位數是35,000元,在金融及保險業是46,400元;在金融及保險業中,最低是行政主任的收入是27,500元,最高是機構銀行經理的56,500元。更詳細的數據請參閱:

主題性報告 香港的住戶收入分布(表2.8及2.10)
http://www.census2011.gov.hk/pdf/household-income.pdf
2012年經理級與專業僱員薪金及僱員福利統計報告(表6)
http://www.censtatd.gov.hk/hkstat/sub/sp210_tc.jsp?productCode=B1050010

主題性報告 青年(表6.6)
http://www.census2011.gov.hk/pdf/youths.pdf
~TITLE_S~趣遊樓市 - 脫苦海 2013年2月17日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