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顯示具有 天下第一倉 - Isaac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天下第一倉 - Isaac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7月13日 星期五

天下第一倉 - Isaac 2012年7月13日

天下第一倉 - Isaac 2012年7月13日
投資者的疑惑
不時都被人問及關於內銀股、地產股及券商股的問題。究竟投資者是否知道,現時即使中國處於增長周期,但經濟同時也面對困難。

在市況最好的時候,券商股往往是最差的投資工具。它們雙倍地受到經濟好壞影響,風險大增。如果要我揀,我只能建議港交所(388)及惠理集團(806)。不過在現時的熊市,它們亦難以有表現。

地產股的選擇
地產股情況更糟。國內市場的經濟表現差得不堪入目,很多公司都要面對營業額低及負債高的情況。如要揀地產股,何不考慮鷹君(41)、恆隆地產(101)、太古地產(1972)及 Soho中國(410)?它們負債低、經常性收入強勁、有良好的管理,加上資產值有折讓。當市場訊息告訴你要找避難所時,為何你仍要這樣勇敢?

繼續持有農行
銀行股是一個謎。我肯定他們沒有為將來的壞賬做好足夠撥備。他們或者認為有,但事實上很多向銀行借貸的公司,在技術上已經破產,根本難以償還貸款。這情況將煩擾銀行一段長時間;你可能會說,由於內銀股現價低,故仍值得買。但切記要小心這個說法。我將會繼續持有農行(1288),由於它是最後一間上市而大型的銀行,在農業界佔有一個優越的位置。我希望我是對的,要不它將會跌多過我們預期。

最後我要強調,最好買入有真正業務的公司。可能這類公司現時的毛利及銷售額都正面對壓力,不過它們透明度高,而有似樣的產品出售。假如一間公司不能預計每年有多少收入,往往只是靠回撥、重估價值、非核心收入或一次性收入,為何我們仍要買入這類公司的股票?

天下第一倉 - Isaac 舊文

2012年7月6日 星期五

天下第一倉 - Isaac 2012年7月6日

天下第一倉 - Isaac 2012年7月6日
中國經濟「保八」落空
控最近發表報告,把中國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由百分之八點六下調至八點四,惹來市場一陣回響;不過,對我來說,這只是另一份毫無意義的研究報告,乾脆把它丟進垃圾筒裡!

控預測「超錯」
為何我這樣說?原因很簡單,中國經濟已經一團糟。一邊廂,製造業表現疲弱,基建投資放緩,資本支出減少,消費需求增長亦由每年百分之十九跌至百分之十四;另一邊廂,樓價在谷底徘徊,發展商四圍「撲水」。實體經濟表現不濟之餘,上證指數在過去五年實質下挫七成五。在我眼中,這是一場災難,猶如經濟衰退。試問中國 GDP今年怎能如控所預測有百分之八點四的增長?

毫無疑問,中國政府一定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心急如焚!回想○八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中國擔負起「救世主」的角色;現在,這位「救世主」亦自身難保,能夠救他出深淵的就只有其十三億消費人口。事實上,當局已開始「出招」,調低存款準備金率、削減利息及放寬對樓市的調控。一度高企百分之六的通脹,亦因需求減少,物價下跌,回落至百分之三以下。與此同時,人民幣走勢回軟,即使非美國所願意見到,但現在誰又會理會他的看法?

控及其他經濟分析師究竟在說什麼夢話,他們預測未來時,難道不可以如實報導真相?抑或當局者迷,看不清事情的本質?假如你問一問街上的途人是否感受到中國 GDP增長百分之八點四,他們大概會報以一笑!

繼續押注中國
各位讀者,實情是中國經濟猶如發生完一場地震,只是控及其他分析員看不見而已;等到他們如夢初醒時,已經太遲。依我之見,控與其花心機斟酌中國 GDP上落一、兩點,不如擔心自己能否安然度過這場環球經濟亂局。事實上,只有那些「嗜血」的交易員才對這類分析報告感興趣,企圖乘機「抽水」。

所以,我建議你們不必理會所謂的「金融專家」,他們很多都自顧不暇;倒不如留心揀選長遠「跑出」的股票。向前望,保持樂觀的心情,期待未來豐盛的成果。另外,無須投資海外市場,因為中國已能滿足你的需要,綽綽有餘。請把目光放在中國身上,在這個巨人面前,香港只是一個追隨者。

以每年 GDP增長計,中國每十四週就能「孕育」出一個「希臘」,每年就能創造出一個「西班牙」。經濟上,歐洲真的如此重要?認為答案是對的公司一定在說謊,躲在面紗背後,不斷為自身的不足找借口而已!

天下第一倉 - Isaac 舊文

2012年6月30日 星期六

天下第一倉 - Isaac 2012年6月30日

天下第一倉 - Isaac 2012年6月30日
繼續揸貨
投資市場,切忌逞英雄,更不要奢望造時勢,甚至預測未來,皆因結果證明最後都會是錯的!

迴避香港銀行股
市場混沌一片,我建議你一動不如一靜,繼續留守優質的公司,他們投資未來,在往後日子,有望賺取豐厚的收入及派息;時機一到,更會出招回購股份,例如現在。上週,維他奶、莎莎(178)和歐舒丹(973)交出一份亮麗的成績表,有得「留低」,從前的地產股、銀行股及商品股卻未必;他們前景略帶矇矓,雖則未至於「嚇」大家一跳。

以銀行股為例,歐洲和英國銀行透過銀行同業拆借市場借了大量貸款給香港的銀行,一旦他們要調回資金返本國,隨時要求香港的銀行提早還款,你能想像情況會變得多麼困難嗎?香港的銀行為履行責任,或者被迫要融資「撲水」!

所以,我暫時都不會沾手香港的銀行股,包括匯控(5)、渣打(2888)、恒生(11)、東亞(23)等,直至雨過天晴。另外,不要向他們借錢,除非你已做好心理準備,隨時要賣掉手上的流動資產套現,以防銀行提早「 call loan」。

英國銀行「造數」
在信貸違約掉期市場,德國國債的價格較美國國債高兩倍,相比英國國債亦高五成,但債券孳息率卻低於兩者。這個情況完全不合理,意味着市場上「恐慌」的游資橫行,在尋找「避風港」。不過,我相信債券投資者最終會「損手」收場。

最近,我閱讀了英國首屈一指的股東顧問機構 PIRC發表的一份報告,指英國銀行隱瞞了數以百億計美元的壞賬,但當局對此「隻眼開隻眼閉」,恐怕消息一旦證實,銀行可謂技術上已破產,其中蘇格蘭皇家銀行違規情況最嚴重,萊斯銀行則最輕微。

現時,前路已充滿不明朗因素,請大家不要再徒添迷濛!人人都說睇住歐洲局勢、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及候任特首梁振英的舉動來買賣股票,我不認為這是一個好建議,皆因他們與你我的福祉毫無關係!我寧願以一個合理的價錢投資於前景穩定、表現一致的公司。

天下第一倉 - Isaac 舊文

2012年6月23日 星期六

天下第一倉 - Isaac 2012年6月23日

天下第一倉 - Isaac 2012年6月23日
中國式的信貸「緊縮」
本欄上期以「西方吹逆風」為題,恐防有讀者誤以為歐洲問題是港股「插水」的惟一原因,在此向各位說聲抱歉。其實,中國以至其他新興市場的問題,尤其印度,同樣顯眼,是港股下挫的元兇。言歸正傳。上週,綠城中國(3900)「賣身撲水」一事,顯示內地銀行對貸款賬目「睇得好緊」。這本來無關痛癢,但如果此舉只為減低房地產貸款風險,又或針對民營企業,就蠢得交關!銀行須要判斷一間公司是短期「水緊」,抑或爆發危機;他們既要謹慎,又要聰明,但內銀近期的表現證明,他們兩樣都做不到!

借錢講關係
如果九倉(4)「睇中」綠城,為何建設銀行(939)卻如臨大敵?九倉不是傻瓜,我信任她的眼光多於任何一間銀行。建行在終止綠城的信貸額前,有否一如九倉般履行「盡職審查」?敢問建行認為有關貸款的風險何在?是否已出現違約情況?綠城事件引起一個疑問——其他銀行會否效法其做法,眼見客戶出現問題,旋即抽緊銀根?難道沒有其他更佳的方法?事實上,一間銀行與客戶交往時,理應確保其履行貸款要求,而非等到「爆煲」才行動。就算問題真的發生,銀行應該以堅決卻又務實的方法與客戶商討解決方案,但我對內銀能否做到這點抱有懷疑,皆因借錢講關係的做法在中國仍然流行。

銀行依賴企業背後有「後台」人士的一句說話或一紙文憑,便草草批給貸款,貸款風險敬陪末席!這解釋了,為何內銀仍會借錢給已破產或債台高築的國營或上市企業。諷刺的是,銀行對合資格貸款者卻十分苛刻,間接鼓勵民間私人貸款及企業債券市場,兩者同樣發展得熱烘烘。這對中國銀行業的未來不是一個好的預示。

改革中國銀行業
隨着更多中國發展商向香港公司「撲水」,他們整體的財政水平以至中國房地產市道,或者會慢慢穩定下來。但對於那些不願承認問題的企業,可謂為時已晚,神仙難救。我好奇想知道中國當局會如何看待綠城「賣身」一事?究竟是採取觀望態度,抑或率先放寬樓市調控,又或調低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向市場「放水」?或者,他們會等到打擊炒賣、降低物價的目標達到後才出招。中國銀行業面對的真正問題,在於他們偏離現實。內銀一日不收緊對「垂死」的國營和上市企業的借貸,以及提高整體放貸要求,問題一日得不到解決,中國銀行業的借貸水平依舊會被批評,股價出現折讓,最終被市場上的競爭對手所吞噬,或搶奪了他們的份額。

天下第一倉 - Isaac 舊文

2012年6月15日 星期五

天下第一倉 - Isaac 2012年6月15日

天下第一倉 - Isaac 2012年6月15日
西方吹逆風
市場不確定因素升至頂點時,正是投資的好時機,因為此際,股價通常都反映了壞消息的影響,極端負面的後果已被投資者納入預期之中。

中國能見度高
目前,中國的情況清晰易見,我一點也不擔心。無人知道內地經濟何時會重拾升軌,但這一天終會來臨。事實上,製造業及基建投資放緩之際,中國政府明顯在「力谷」第三大增長火車頭——消費及服務業;這個產業正享受兩年來最可觀的增長。可惜,大家對此隻字不提,情願把焦點全放在負面因素上!我相信,中國最終會採取適當的貨幣及財政措施,防止經濟「硬着陸」,但不會重蹈○八年四萬億元救市覆轍,造就更多借貸,及不必要的投資和投機活動。過去五年,中國經濟正經歷了這個階段,但股市實質下挫七成五!可見,增長未必是一件好事,亮麗數字背後,更要重視質量。另一邊廂,西方卻陰霾滿布。債台高築的歐元區國家不肯面對現實,依賴發行成本高昂的新債,償還到期的舊債,飲鴆止渴。希臘、西班牙、意大利及葡萄牙這「歐豬」四國缺乏增長計劃,令歐洲前景更添迷濛。一九九九年,「未夠班」的歐洲弱國相繼轉用歐元,埋下今天「爆煲」的地雷。當初,英國戴卓爾夫人及瑞士等拒絕加入歐元區,現在看來是個明智的決定。歐洲要走出歐債陰霾,我認為,經濟脆弱的歐元區國家需要重新「出發」,回歸舊貨幣,並作出大幅度的貶值;然後,在其擁有優勢的經濟領域努力經營,再談加入歐元區。對於這些國家,退出歐元區絕非「死路一條」,他們還有自己的國民、歷史及文化;似乎只是那些「強勢」的歐元區國家看輕了弱國自力更生的能力。

德、法優柔寡斷
德國只願意為歐債的傷口止血,而不肯「引刀成一快」,其故何哉?皆因一旦弱國離開歐元區,德國政府、銀行及金融機構手上以萬億計的歐元債券,將於一夜間貶值一半,損失慘重。同樣情況亦會發生在法國身上,其銀行體系早已亂作一團。所以,不要相信任何解決方案,除非當局能在歐元替代貨幣、增長計劃和緊縮政策上作出艱難的決定,否則一切都是空談。但話說回來,一群軟弱無能的政客能作出這樣的一個決定嗎?然而,假如你因為歐洲的情況,而摒棄出口市場在那裡的中國公司,就大錯特錯!在中國,有一些高質素的企業,生產一系列令人眼前一亮的產品。這些產品在市場上十分「渴市」,於特定範疇佔了很高的市場份額。我們不能因為假定歐洲的訂單短期內會減少,而懲罰他們。危中亦有機,例如成本下降抵銷了放緩的營業額。切勿被市場負面的情緒,衝昏了你理智的頭腦!你要按優勝劣敗來評核每一間公司,權衡風險與回報。現時,不論東方和西方都籠罩住一片愁雲,想賺錢,你必須嘗試看穿雲霧裡的曙光! 祝君好運!

天下第一倉 - Isaac 舊文

2012年6月14日 星期四

天下第一倉 - Isaac 2012年6月14日

天下第一倉 - Isaac 2012年6月14日
為商品價格下跌喝采!
商品價格掉頭回落是四年來我聽到的最好消息,但投資者卻不為所動。石油、銅、鐵礦石、棉花及糖的價格統統「仆直」,為長達十年的泡沫畫上句號。或者,有炒家因此「輸身家」,但全球緩慢增長的經濟則增添了一份持續性。

工業股因「禍」得福
老實講,我對歐洲亂局,以至美國經濟近期出現的疲態所知不多,更不清楚終極的解決方法為何;但我一點也不關心,皆因我的投資不在那裡。過去四年,歐、美經濟亂作一團,中國股市下挫七成五,現在這些經濟體繼續走下坡,又何必大驚小怪?這是一場金融亂局,而非經濟全面崩潰。我最關心的是中國的情況及其如何應對經濟轉型。相反,原材料價格持續下挫,令我釋懷,因為企業毛利得以提升,抵銷疲弱的出口。更高的毛利及成本控制,最終意味着盈利上升,股價升值。過去十年,全球為不斷上升的商品價格付出不少代價,徒添債務,歐美經濟率先出現嚴重的後遺症,現在輪到亞洲經濟。原材料價格下降,人民幣兌美元回落,周期性企業最能受惠,例如葉氏化工、德昌電機、濰柴動力及偉易達(303)。另一邊廂,糖、澱粉、穀物、大豆和米的價格下挫,食品生產商亦因而節省一大筆生產成本。還有鞋類製造商,得益於橡膠及棉花價格回落。經過數年最艱難的環境,中國需要「抖一抖」。因此,無須為歐洲及美國擔心太多,我們愛莫能助。西方的銀行或政府早晚要為五萬億美元的虧損「埋單」,切忌沾手他們的股票或債券,他們早已財政破產!

避走金融及金屬股
你們要忠於有實質業務的企業,遠離金屬股、礦股、煤股及保險股。後者大有機會因為手上「紙上資產」貶值而損手,但散戶對這些資產卻一無所知。另一方面,保險公司銷售的保本投資產品,亦為他們埋下蝕錢的炸彈。農行是本欄惟一的金融股,未來兩年,隨時跑輸大市,除非市場相信其貸款質素良好,及壞賬已做足撥備的說法。現階段,農行需要加大收入及管治透明度,可惜仍只聞樓梯響。你或者會問,我為何選擇農行?無他,股價太便宜,就算農行要進一步為一般貸款損失作一千億元人民幣的撥備,潛力依然巨大。港鐵的表現會不錯,比起其他香港發展商是個更佳的選擇。會德豐(20)現價便宜,如果其跟九倉(4)合併,每股六十五元的真正價值隨時被誘發出來。我肯定管理層正瘋狂掃貨,當他們去銀行存錢時,必定嘲笑一群膽小的投資者,對價值投資懵然不知!最後,太古地產增長前景巨大,但太古B的入場費更便宜。 祝君好運!

天下第一倉 - Isaac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