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Mauldin - 牛眼投資法始創人 2013年1月4日
JohnMauldin:增長放緩回報?絆
(2013-01-03 12:03:25)
轉載▼
迄今為止,美國已處於長期熊市周期13年之久;納斯特指數至今仍徘徊於較高峰期低40%的水平,而道指及標普500指數依然疲態畢現。至於歐洲和日本股市,表現就更乏善足陳。美國曆史上長期熊市周期平均持續約11年,最短只有4年,最長則達20年。觀乎目前形勢,到底是新一個牛市即將展開,抑或還有《聖經》故事中的「七個荒年」在後頭?
筆者在所著《牛眼投資法》(Bull’s-EyeInvesting)中曾寫道,股市回報取決於估值,而估值主要表現為市盈率。長期牛市周期為股市估值趨升時期,長期熊市周期則為估值下滑時期。雖然股市回報在1年、10年或20年期回報可以出現極大差異,但長遠而言,股市盈利與GDP和通脹往往高度掛鉤。
鑒於美國GDP每年增幅向在3%左右,預測長期回報以及牛熊市也一直簡單不過。但近期卻有重量級分析家提出相關研究數據,顯示美國GDP在今後數十年間也難望有接近3%的增幅。本欄今期就來探討一下GDP增長放緩,對股票回報到底有何影響。
筆者曾於本世紀初寫道,美國經濟於千禧頭10年內能有2%的增長已算萬幸。即使筆者曾因此而備受抨擊,事後證明筆者當時的估計亦過於樂觀,因為期間美國實質經濟增幅僅得1.7%。
禍起低迷經濟
去年夏季,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聯席投資總監格羅斯(BillGross)預測,美國今後10年內的經濟增長將只得1.5%。全球一大資產管理公司GMO創辦人格蘭瑟姆(JeremyGrantham)向被筆者視為投資界偶像,他在其題為《步向零增長》(On the Road to ZeroGrowth)的一篇文章中預測:「放眼未來,按照目前的標准衡量,美國GDP每年將只得1.4%的增長,調整後增幅僅為0.9%左右。」
筆者這次與好友兼Crestmont Research創辦人伊斯特林(EdEasterling)再度攜手,合撰本文,希望有助讀者為來年投資作好准備。
鑒於美國GDP增長長期預測紛紛低於向來的3%,本文旨在探討低增長對股市回報增長有何長線影響。即使預測長期增幅為2%或1%,甚至低至近乎零,股票回報亦只會循單一方向發展,差別只在於惡化幅度而已。
伊斯特林在其所著《或然後果》(ProbableOutcomes)一書中,更深入探討未來實質經濟增長偏離3%曆史增長軌跡的可能性。
經濟增長放緩現象,曆來鮮有經濟學者或分析家關注,但現已成為財經界一大主流議題。增長放緩對股市回報影響,更將對投資者產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上一個完整長期熊市周期於1966年至1981年期間發生,而最近期的長期牛市周期則出現於1982年至1999年間。現時的長期熊市周期則始於2000年,所以離結束期尚遠。【圖1】顯示自1900年以來的長期股市周期。
周期更替關鍵
長期股市周期由市場整體價值的變化所帶動;換言之,長期牛市周期即市盈率持續趨升而回報大增的時期;長期熊市周期則為市盈率趨跌而回報受損的時期。【圖1】底部藍線代表市盈率的曆史走勢。市盈率趨升帶動長期牛市(綠色部分),而市盈率下滑則帶動長期熊市(紅色部分)。
分析中尤其值得注意的重點,在於市盈率周期並非純屬偶然的隨機現象;市盈率由通脹率趨勢和水平所帶動。通脹偏高帶動息率趨升,投資者於是要求較高回報以抵銷通脹的負面作用。因此,通脹偏高就會導致市盈率下滑,以致股市投資者可因價格下跌和股息增加而獲得較高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