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4年4月18日 星期五

蘇教授論經濟 - 蘇偉文 2014年4月18日

蘇教授論經濟 - 蘇偉文 2014年4月18日


學歷通脹與社會流動

現代經濟的一個挑戰,除了是人口老化之外,少子化也是一個問題。所謂少子化,是指出生率下降,形成每個家庭的成員人數趨向細少,對未來的社會變化和經濟狀況有著不可預料的影響。

傳統地人們習慣結婚後會生育小孩,以前大家庭非常普遍,家中有眾多兄弟姊妹是平常事,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富裕,現在以核心家庭為主,不少夫婦更會以無孩為樂。而且一對夫婦即使決定生育小孩,也是以一、二個為主,於是現在家庭很少會兄弟姊妹齊全,這個是少子化的一個典型現象。

在資源分配上,兄弟姊妹眾多的家庭自然每人所得有限,以前姊姊被逼要輟學,以供弟弟上學讀書的故事時有所聞,但當少子化情形出現後,家庭資源分配上自然可以給孩子更多的供應,年輕人讀書的機會也多了。在學識提升的同時,社會變化要是追不上學歷通脹,往往就會產生勞動力錯配的情況,而這個情形在歐美已相繼出現,在英國碩士畢業生比比皆是,英國廣播公司曾有一個節目報導,擁有碩士學位的年輕人由於經濟不景,只能在超市當兼職店務員。勞動力錯配現象在亞洲各個較發達的經濟體也屢見不鮮,例如中國內地就有大學生當酒店行李搬運員、屠夫,台灣也有博士生賣炸雞排;然而,在一些講求體力勞動的工種卻找不到工人,可見勞動力錯配的情況。

站在社會的角度看,投資在高等教育的成本是高昂的,若是年輕人的學歷高於其職業所需,很明顯是浪費了社會資源,也會令高學歷的年輕人失望。可是在少子化的社會裡,高學歷是社會流動的其中一個條件,站在個人的角度看,沒有接受高等教育等於剝奪了向上流的機會,所以從微觀的個人角度,相對宏觀的社會的觀點去看問題,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其實歐美已在反思高等教育的角色,有意見認為年輕人不需要一窩蜂的往大學擠,反之在社會工作一陣子後,再去思考個人的發展,因為當地已看到學歷通脹的問題。而這個對學歷的態度轉變,相信早晚也會在亞洲地區出現。

蘇教授論經濟 - 蘇偉文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