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利是的日子比起收利是長
今天是年初一,在此祝大家身體健康。身體健康不是老套,而是祝福,因為人若賺得全世界,卻賠上了生命,什麼也不能帶走,最多只會在離世前好過一點。
新年少不免派利是,利是像情人節一樣,已變了質。利是原本是長輩給後輩的東西,也不可以用金錢來衡量。今天利是變成了用來衡量別人的東國,小朋友「學會」了如何以利是錢來看別人,著重在新年可以收到多少錢,可以花多少,很少人會想到派利是的日子比起收利是的日子長,收利是的日子多是在未出外工作,結婚前的日子,約30年左右,而派利是的日子可以長達60年。即使沒有用上現值的概念,肯定是付出的比收入多。小朋友應該被告之他日成年以後,自己也會參與派利是的習慣。
我從來不贊成把利是錢即時花掉,除非是家庭的經濟有困難。有人會利用利是來資助經濟有困難的家庭,因為在派利是時,對方是不知道內容,在派發時不會令人難堪。亦有人會利用利是來感謝整年為其工作的保安或家傭,當然在打貪之前,內地有不少人會派利是來「感謝」政府或是商業機構的高層,銀碼是數以千元以上。
沒有父母派利是,小朋友也不可能收取利是。即時花掉利是錢,會養成不勞而獲及沒有儲蓄的習慣,非成長之福。小朋友學會把利是錢請父母吃飯,或是儲蓄起來,在未來使用,或捐給別人,甚至懂得父母也有付出,把利是錢津貼父母的成本,這又比起只花掉更好。
最不理想的是以利是來審判人,「為什麼會有人仍然派這數額?」對於一些長者及有困難的人士,派利是對他們來說絕對是壓力。過了不多年,有些長者可能已不會派利是了,因為他們已離開這個世界。想起有些長者, 利是錢可能只是2元,雖然是小小的數額,他們仍然願意與人分享,而他們也犧牲一程公共交通的費用。金錢從來都是give and take。沒有give,又那有take 呢?
利是是很好的教育機會,可以反映一個人的家庭教育、禮貌及金錢觀。
理財多面睇 - 李兆波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