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5年6月6日 星期六

理財多面睇 - 李兆波 2015年6月6日

理財多面睇 - 李兆波 2015年6月6日


【理財多面睇】自由的代價(李兆波)
年輕人喜愛自己搬出來住,為求有更多的自由,原來自由是有代價的,而且代價不菲。

搬離父母以後,要支付租金,水電煤上網費,還有是食用的開支,單是這些,每月要支付最少10,000元或以上。有些年輕人選擇劏房,支出會少一些。如果月入是1.5萬元,即是香港入息

中位數左右,可以支付有餘,但所剩無幾了,結果是影響儲蓄首期的目標。

究竟要自由還是要儲蓄?最好是兩者兼備。如果是因為家庭問題,想有一點寧靜的空間,那別無辦法。相反,如果想和男朋友或女朋友一起,成本相當高昂,還是想想其他方法,否則只會令更長遠的置業目標化為烏有。

稅務局年報顯示,年薪有24萬元至30萬元的薪俸稅納稅人數目約有21萬7千多人,這批人最有機會因為自由而搬離父母。收入低一點的,如1萬元左右的,不會這樣做,原因是他們可以申請公屋,現時申請公屋的一人入息限額是10,100元。月入約15,000元的是香港的入息中位數,這批人基本上也難以有能力自己搬出來住,除非是住劏房,因此較有能力的應該是月入2萬元或以上的一群。

當月入是2萬元時,每月交稅接近600元,扣除強積金供款及稅款後,剩下19,000元,如果不搬出來,可以儲3,000至4,000元,搬出來以後,剩下的只有約6-7,000元。如果要給家用予父母,餘下的更少。加上每年總會有一些較大額的支出如買手機、電視、音響、雪櫃等,此外旅遊及醫療也是支出,

搬出來住以得到自由是一項支出,而供樓是一項投資,投資可以帶來金錢的回報,而自由會帶來即時的快樂。年輕人想有自由及快樂的同時,實在要考慮其他更長遠的目標。

李兆波
理財多面睇 - 李兆波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