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6年10月20日 星期四

談財經 - 胡孟青 2016年10月20日

談財經 - 胡孟青 2016年10月20日


談財經 - 胡孟青
科技與創新非靈丹妙藥
2016年10月20日


圖為深圳火車站。(資料圖片)




政府經常說要推動科技發展,並以此等同於或予外界有個印象,就是有科技就有更好的經濟前景,是否想得太簡單?

 
社會進步,隨之而來是科技更普及運用,這個在信息年代的全球發展中,最能夠領略到

信息科技的方便。科技令社會進步,科技同時帶來很多商機,但將發展科技等同於經濟即時得到提升,甚至以為有科技就能解決目前經濟問題的想法,似乎有點粗疏。在一個人口老化及缺乏新投資的經濟體系,假設科技主導經濟發展,極有可能會導致大量因老齡化、技能問題未能轉型的原有骨幹勞動力被迫淘汰。科技提升生產力,節省大量程序及勞動投入,外國很多例子可見,除非是發展極大規模的科技工業化,否則,科技主導的經濟,新增投資未必一如政客預期的會不斷增加。

 
就業問題、貧富懸殊及收入分配不均,老實說,都不是科技經濟降臨而可解決,西方很多高科技及高創新經濟體何嘗不是創新繼續,但老問題依舊不變。著名經濟師許小年說得好,他直指高科技才是創新的想法只是一種迷信。許氏沒有否定高科技的好處及貢獻,但單以工業4.0為例,大搞工業科技化,投入資本及回報或比現在更不成比例地低。同樣,科技既是創新,背後亦標誌著不斷變化及淘汰。正如他說,高科技企業常見模式是閃耀登場,快速擴張,然後突然跌落,直到消失得無影無蹤。這是否對一個強調要有穩定及可持續發展的政府領導,能願意承受隨時大升大落的勇氣呢?

 
因為阿里巴巴、騰訊控股(700)的成功,或深圳的高科產業漸入佳境,政府就打起科技口號上來,以為搞一個局,有好的統籌就要水到渠成。可是,阿里及騰訊之外,有更多搞高科技的產業是消失於無形,而深圳之成功,作為背後是明知在金融上難再與上海及香港有比併條件。

 
幾十年前,內地人千辛萬苦來港,為的是打拼未來,尋求實踐夢想,時移勢易,尋夢之地已由深圳所取代。不要誤會我們要反對科技發展,而是科技及任何創新,從來都是由下而上,由校園、企業先自發進行,政府責任是配套、鼓勵,而非喊口號。更重要是,創新從來不應局限於科技領域,好的創新是突破框框,提供便利及增值,以惠及使用者為本,其實已經是個好開始。

 
太側重一面的話,以經濟為例,損失是傳統的好產品、好手藝,這大多數是科技及創新之不能彌補。我們要科技,但不要太過相信科技就是解決既有問題的良方。窮則變,香港慣於打逆境波,現時能夠生存的企業及勞動力,逆境求存及求變的經歷,某程度上都是創新的一種。

逢周二、四刊出
回首頁
談財經 - 胡孟青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