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手劄:《郭鶴年傳》前段的殖民色彩
■郭鶴年
我沒有睇自傳的習慣,只是當整個中環有點腦子和思考的人都會提到《郭鶴年傳》這本書,為了跟大隊,所以我都盡量每晚抽空讀一讀。
郭鶴年的商業帝國有幾成功,不用多說了。郭氏本人也知,所以他謙虛地避過讚自己有幾叻,捱得有幾辛苦。《郭鶴年傳》是一本幾
易入口的自傳,一般人書寫比起講話更連貫、更有邏輯,但這是一部很raw的口述自傳,睇得出是靠記憶東拼西湊,比起一板一眼平鋪直述更見人性,好像聽緊一個伯伯在講故事。有時明明是直述一件往事,卻無啦啦話題會轉了講幾段國家政治、民族情感、殖民主義的觀感,然後又硬生生入回主題,類似的情節常見。
《郭鶴年傳》前傳是講郭的童年故事,看得出他的愛國心、對英國人、日本人的又愛又恨。褒獎中國,微貶英國、日本可能是來自真摯的情感,因為他哥哥是馬共黨員,也壯烈犧牲了;當然,目睹中國的強大,愛國也可能是出於商業帝國的策略需要。例如,他不否認英國人有優雅、gentleman的部份,但這只限於他們自己圍內的生活圈子。郭童年接受英國人教育,他不特別討厭英國人,但他討厭英國人好像瞧不起中國人的心態,跟香港殖民時期部份華人感受相若,讀起來特別有味道。
前期有關日本駐軍的部份,寫得有點避重就輕。郭很親華,親華難免滲了點排日情緒。不過,他對於日本人的情感糾結複雜,他當然討厭日本人侵馬,但他更討厭英國管治馬拉的殖民精英心態。事實上,他起家和第一桶金多少靠著日本人幫忙。因為在日治時期,他被引薦去了日本公司工作,中間因為他做糧食買辦經銷,撈了不少油水,生活固然艱苦,卻是艱苦一群當中相對活得不錯;然後直到日軍投降、軍票價值將近變零之際,他的日本上司卻願意以實貨變換快成垃圾的軍票,幫他一把,然後他跟爸爸趁機賺了一筆。
這筆錢幫他和爸爸在英軍回馬時,穩定地發展公司。後來爸爸離世,公司因不夠先進的公司法被逼清盤,他分到的一筆錢成了郭氏兄弟公司的初始資本。
這本書關於郭氏早期的商業發跡寫得不如想像中多,反倒是著墨郭氏高明政治交際手腕。例如,他做糖經銷生意,因為印度跟英國、日本的微妙交收關係,這不就是政治嗎?他在馬拉的華人競爭對手,引薦他在香港見中糧、五豐行高層,正式幫郭和中央建立關係,哪有這麼多識英雄重英雄,難度不也是政治嗎?這次建立關係如何幫到郭氏在華人社會進一步發跡,現在大家都有目共睹了。
後來他跟日本人夾份做煉糖廠受盡他口中的「不平等條約壓榨」,然後他藉屬地解殖開放,以爭取關稅保護做條件跟日本人講數,反將日本人一軍,日本總部、英國批發商派人跟他講數,求饒。喂喂,這樣周旋於各國勢力當中,何嘗不是政治呢?更不用說,他玩弄這些政治買辦時,還未到30歲呢。
渾水
專業投資者、上市公司執行董事、90後
http://fb.com/muddydirtywater
渾水
摸魚手札 - 渾水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hk.finance.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