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12, 2018
12 May 2018 - [經濟一週「博立群股」] 發掘三類潛力股
承接前週文章有關潛力股的「起承轉合」,提到我會將潛力股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公司未被市場
認同,股價未反映其公司前景,投資者要發掘此類股票,需把握此公司所在的市場及行業趨勢,並了解公司本身的競爭優勢及發展潛力,可謂要識於微時,自己給自己信心,有時更需力排眾議,期間股價的波幅足以震懾人心,少一點信念也不夠,所以其實說易行難。就算初時買入,或者只會夠信心買入投資組合的小部份,縱能成功發掘出潛力股,整體效果未必如想像般大,勝負分野在公司業績高增長真的兌現時,有否追加投資額,因為公司有機會進化成第二類潛力股,股價進入更長的升浪。
而第二類潛力股,正是公司逐漸被市場認同,股價逐步反映其公司前景,成交漸多,估值水平有機會被市場提升。好像去年10月的文章也提到,價值投資的最理想情景是,當市場資金仍未留意到某公司潛力前,買入一隻估值低企的高增長股,待其後市場發現其潛質,並逐步提升其估值水平,期望買入後其股價能夠藉每股盈利增長及估值調升下雙重得益。好像從事模具及注塑組件製造及銷售的東江集團(2283),2017年每股盈利按年升46.2%,而是年度最高股價比2016年度升117.7%,投資者便是此雙重效應的得益者。發掘此類潛力股比第一類相對容易,因為公司競爭優勢已逐步成形,收入及盈利亦正穩步增長,只因公司市值較小,股票成交較少,暫未得到基金或主要投資者注意,或他們因某些限制而未能作出投資,若自己此時先行買入,有機會享受到盈利增長帶來的股價升幅,至於估值水平何時才被市場調升,則不易估算,或需要一點耐性,這是投資第二類潛力股的重點。
至於第三類潛力股,公司在市場的認知度不低,但因存在一些誤解(misconception),以致現價被低估。以較近期的香港零售股作例子,其實只要大家自去年尾肯在香港周圍走走,可見到不少旺區及商場市道已回復生氣,也有不少國內遊客的蹤影,加上股樓皆旺下,本地居民的財富效應亦正溢出,而政府公布逐步改善的零售銷售數據及旅客人數增長便是佐證。況且個別零售商公布的銷售狀況也著實不差,可是大部分街知巷聞的香港零售股如莎莎國際(178)及利福國際(1212)等股價卻仍在估值區間的低水平,仍有不少投資者對零售市道未及恢復信心之時,若果你們看到此潛力,便可以先天下之樂而樂,事實上這些股票今年至今股價已升了超過50%。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莎莎國際(178)、利福國際(1212)及東江集團(2283)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PCM」專欄 - 紅猴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redmonkeyblog.blogspo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