脹而不滯vs滯而不脹
筆者在周初接受央視國際(中國環球電視網絡)專訪,討論國家經濟走勢的新發展,亦討論到在本地特首選舉後,香港如何配合國家經濟的新發展。當中,國家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是討論重點。參考早前內地公布的4月份CPI及PPI數據,兩組數據均略強於預期。不能否認,環球滯脹風險仍在增
加,美國經濟略呈現「脹而不滯」,而歐洲則屬「大滯脹」,內地則呈現「滯而不脹」的挑戰。在政策布局上,未來肯定需要充分考慮物價走勢以及環球滯脹風險對內地政策的影響。
先觀察內地通脹趨勢,從高頻數據看,5月份首周豬肉價格環比升幅擴大至8.7%,雞蛋、水果價格升幅則收窄,蔬菜價格降幅更是擴大。估計後續CPI上升的幅度主要取決於生豬去化(銷售)、疫情以及油價等,在基準情形下,全年中樞通脹可能在2.2%水平上落。在工業生產數據方面,需要考慮到疫情好轉、復工復產、地產放鬆、基建發力等因素,當中,未來更需要持續關注油價的不確定性。
(CNS)
在環球領域,3月份美國CPI同比8.5%,續創近40年來新高。4月份歐元區CPI同比增7.5%,續創有數據以來新高,3月份PPI同比則高達36.8%。當中,需考慮到俄烏衝突導致歐洲能源短缺情況加劇,後續歐洲經濟下滑風險將高於美國。始終,考慮到環球能源價格高位,疊加環球經濟放緩預期,全球滯脹風險仍在加劇。
在目前通脹環境下,針對內地貨幣政策,近期人行對物價的關注度提升。不過,自2018年以來,通脹已非人行貨幣政策的最核心考量。目前中央政府提出的「穩物價」, 主要在於考慮糧價、能源價格、以及供應鏈制約,政策的作用主要體現於避免糧食、能源、供應鏈的制約導致惡性通脹。目前內地的通脹水平,尚未對國家貨幣政策形成制約。故此,在布局上,中央政府的貨幣政策仍將保持寬鬆,會更注重穩信貸、寬信用、結構性寬鬆,降準降息仍有機會、但可能性正下降,但單獨下調LPR的可能行不能忽略,投資市場宜提前布局。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隨時緊貼最新消息】全方位投資、理財及生活資訊,盡在etnet財經.生活App! ► 立即下載
中環人 - 溫天納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