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3年3月20日 星期一

A股北望 - 宣震 2023年3月20日

A股北望 - 宣震 2023年3月20日


縮容
縮容


縮容
「我今年的收益率歸零了」,上周四下午,一個公募的朋友發出一聲哀歎。

對於多數機構投資而言,春節過後的日子並不友好,幾乎所有的機構重倉賽道,不管是電車光伏,還是醫藥消費,乃至港股,都是頹勢盡顯。這些賽道的弱勢,肯定是與其自身行業的基本面有關,不過今天換個角度,從資金和博

弈的角度來聊聊這個問題。

以往公募抱團,一般都是「抱團——超額收益——基金發行火爆——增量資金繼續推高抱團品種」的迴圈,其中增量資金是這個遊戲的核心,去年熊市,基金普遍虧損,新基金發行遇冷,這就掐斷了整個迴圈。與此同時,考核公募最主要的標準是相對收益,在重倉品種長期跑輸指數,且市場有新熱點的情況下,一旦有人率先「背叛」,抱團就很容易瓦解,目前的市場,正在淋漓盡致地演繹這一瓦解的過程。

因此,只要這一過程不結束,這幾個賽道就是機構的提款機。至於提出來的錢去了哪裡?目前看,還是最熱的兩大主題:中特估和數字。中特估,是「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的簡稱,從證監會和國資委的一些會議和表態來看,中特估無疑是政治正確的選擇,而且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及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也已經豎起了標杆,確實可以賺到估值的錢,近期「一帶一路」概念也提供了很好的賺錢效應。

數位,則是政策導向和全球科技新趨勢的雙加持,資料要素、資料安全、數位基座,各種概念層出不窮,微軟、百度的一舉一動,也都在內地A股掀起相關股份的炒作熱潮。我甚至覺得,當年的數位,某種程度上就是15年互聯網+的炒作翻版。

最後用很久不用的一個詞來結束今天的討論:縮容。在沒有增量資金的背景下,存量資金選擇了自我縮容,在這種情況下,指數並不重要,結構的選擇是今年投資的關鍵,尤其是新結構。

作者為中央電台經濟之聲、浙江衛視及杭州電視台等多家媒體證券欄目特約嘉賓、職業投資者

A股北望 - 宣震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