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3年5月11日 星期四

專家點評 - 鄧建初 2023年5月11日

專家點評 - 鄧建初 2023年5月11日


鄧建初:西方掀銀行倒閉潮 何解香港銀行相安無事? 鄧建初



銀行是百業之母,其股票向來都是投資者的穩陣之選。香港銀行業現時制度健全,不過多年前也曾經歷危機。

翻查歷史,1965年明德銀號發出700萬港元的美元支票遭拒付,消息傳出,大量存戶湧往提款,銀號無法應付,最後要香港政府接管。但謠

言並未中止,蔓延至其他華資銀行發生擠提,以致當時是滙豐銀行的主要競爭對手、歷史悠久及存款資產是香港最大的恒生銀行控股權易手至滙豐銀行。滙豐銀行從此奠定在銀行業的壟斷地位。幸而成為滙豐集團成員之後的恒生銀行,仍保留華人管理層之特色及自主。回顧事件,內裏乾坤有誰知曉。

1985年,海外信託銀行因為銀行高層與客戶串謀虛假借貸,做假帳,以致虧損嚴重,資不抵債而面臨倒閉。香港政府介入調查,並緊急立法通過以外滙基金30億元接管銀行,穩定市民及投資者信心。1993年,政府以44.57億元出售海外信託銀行予國浩集團旗下的道亨銀行。到2001年,國浩集團又將旗下道亨銀行、海外信託銀行及廣安銀行售予星展集團,自此三者合併改稱星展銀行。

1991年,在盧森堡註冊並在全球65個國家共有350個辦事處之國際商業信貸銀行(下簡稱國商)倒閉,香港銀監專員發聲明表示,1973年已在香港設立分行的國商在香港的業務財務狀況健全,孰料香港銀行業監理處(後改名香港金融管理局)發現國商有問題貸款,於是被政府勒令停業。影響所及,道亨、港基及萬國寶通銀行也出現擠提。然而,政府並沒有再次進行任何拯救行動,國商存戶未能取回所有存款。後來香港華人銀行收購國商股份,國商進行清盤,至1999年存戶才能取回全部存款。

國商事件促成2004年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簡稱全保會)的誕生,保障50萬元以下的存戶可在銀行倒閉的情況下獲得全數補償。體制健全,令市民安心存款。過去數十年,香港銀行營運正常,至今仍未有任何一間出現問題,證明金管局監管嚴密,變成市民和銀行雙贏局面。

另一邊廂,美國及歐洲銀行經過多年太平歲月,隨著俄烏戰爭及美國制裁多國帶來的嚴重通脹,聯儲局想在短時間內壓抑通脹惡化,於是持續暴力加息。科技股借貸成本急增,股價跌幅巨大,更難以在市場集資。資金短缺之下,紛紛在以科技股為主打的矽谷銀行擠提大量現金。矽谷銀行一夜之間倒閉,連帶其母公司股價大跌,一如傳染病般蔓延至其他創新銀行如Signature Bank等,連有166年歷史的歐洲瑞信投資銀行也出現流動性危機,要由瑞士銀行接管。

上周美國多間地方銀行相繼出事,其中西太平洋銀行(PacWestBancorp)股價在上周四一夜之間暴跌50%,由3月8日26.68元開始跌至5月4日最低位3.17元計,累跌超過88%。雖然上周五大幅反彈81%,但仍較出事前下跌78.5%。影響所及,西方聯合銀行、錫安銀行、聯信銀行等等地區性銀行股價也大幅下挫。銀行股地雷滿布,持貨者無不擔驚受怕,惶惶不可終日。

奇怪的是,本港及內地銀行股背道而馳,股價不跟隨下跌,反常地上升。四大內銀股兩日升幅接近10%,而本港銀行滙豐(00005),上升逾2%並連帶一眾內地民企地產股紛紛大升。例如近期初哥在群組內提及之融創中國(01918)上周五當日狂升近兩成。

互聯網及手機帶來大量資訊,股民唾手可得,羊群心理一窩蜂地炒作,造成股價急上驟落。跟車太貼,容易釀成意外,還是那一句,「入市宜謹慎」了。

資深股評家 鄧建初
(作者為資深股評家,縱橫香港金融圈近三十年,看透股壇光怪陸離,經歷多次「缸湖」浩劫,人稱「初哥」。)

專家點評 - 鄧建初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hk.on.cc